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一生有三大嗜好:一是文章,二是美食,还有便是喜欢游赞大好河山。一次,苏轼兴之所致,便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就在这时,一个黑影突然从树上跌落下来。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苏轼凑过去,发现百灵的腿上有伤,可能就是因为这伤才使它从树上坠落而下。苏轼剐想将鸟抱起来,谢景温却大步走了上来,抬腿便将百灵踢到了一旁。"兄  相似文献   

2.
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到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深得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  相似文献   

3.
百灵鸟很得意,整天在林间飞来飞去,到处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歌喉。一天,百灵鸟飞到了一处农家。它站在农家院中的树上正要唱歌,突然听到旁边的枝头上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声。百灵鸟扭过头一看,是一只布谷鸟,它正站在枝头上起劲地叫着。百灵鸟嘲笑布谷鸟,说:“嘿!别唱了,  相似文献   

4.
巢谷守信     
赵彦敏 《小读者》2012,(Z1):17-18
巢谷是北宋四川眉山人,他和苏轼、苏辙从小就是好朋友。一次,苏轼说:"巢谷,我们将来做了官,一定不会忘记你。"巢谷说:"做了官,我不一定去找你。如果你们落难了,我一定会去看你们的。"长大后,巢谷学会了一身好武艺,但功名不就。而苏轼、苏辙已在朝中做官,如果巢谷找他们帮忙,谋取一官半职决不在话下,但巢谷从来没有去找过他们。有一年,巢谷路过黄州,恰巧遇见被贬于此的苏轼。他乡遇故知,两人很高兴,一同去游览赤壁,泛舟长江,深感人世沉浮,唯有友情最  相似文献   

5.
患难见真情     
有两个年轻人患难与共,亲如兄弟。有一天,这两个人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一个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孩子们,前面有棵树,树上结了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人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吃下小的那个人,最终会极痛苦地死去。”两个人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两人都没有去碰那个会给人带来生命之光的苹果。夜深了,两个好朋友相互凝望着对方,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晚。第二天早晨,当一个年轻人在太阳的照射之下醒来时,发现他的朋友已经不在了,树上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  相似文献   

6.
新三人行     
话说公元2002年,某旅行社组团去海南一游。令人费解的是,此次报名参加旅游的只有两人。这两位的来头都不小。一位是因“两小儿辩日”事件而沉默近2500年的孔老夫子,他最近突发奇想,打算游览一下租国大好河山,顺便找几位老友切磋学问。而另一位则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人物——还珠格格小燕子,她偷偷溜出宫来,想到民间微服私访。  相似文献   

7.
随想录     
一也许我也是一只蜘蛛,喏,正像那个从树上倒挂下来,像攀着一根绳索似的蜘蛛一样。也许我也正在织着一面细网,布置着一张蛛网似的圈套。也许我的一些同代人会在我的织物面前留步,对它表示赞叹;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有碍视听的讨厌的干扰。二我在清晨的薄明中聆听了林中百灵鸟的歌唱。我弄不清,这是它的第一段晨曲,抑或是它的夜歌的最后一节。我只觉得,百灵鸟的歌声已使我不再为虚度的时光懊丧。我对自己说:“无论是清晨伊始,抑或是夜之将止,在任何时候,甚至是在临终的前夕,都可能做出重大的建树。”三我异常激动地站在树下,仰…  相似文献   

8.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9.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10.
百灵鸟在树上快乐地唱着歌,歌声飘出很远很远,劳作的小动物们听了,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朋友     
<正>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是进行一次秘密的旅行;读一本好书,就是享受一顿营养丰富的大餐;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虽然没有去过五湖四海,可是,我的"朋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世界的大门。我在书中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比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蜿蜒盘旋的长城、气魄  相似文献   

12.
苏公堤     
苏轼喜爱游览西湖,不仅白天游览,夜里也常去。苏轼不仅游览西湖,还为西湖做出过重要贡献。为了解决两岸交通,东坡上奏朝廷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还动员弟媳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苏轼主持的这次工程规模空前,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全湖进行了深挖,把挖掘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务沟通南北的长堤,即后来的苏公堤。  相似文献   

13.
准是抢劫犯     
这天,迪特去拜访一个朋友.两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迪特离开朋友家时已经是深夜。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黑影从墙角窜出,向前跑去。这种鬼鬼祟祟的行为大侦探怎么会放过?迪特立刻追了上去,黑影钻进一条巷子里,瞬间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个人能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奋斗,同时又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比赛中锻炼自我,在旅游中陶冶情趣,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想不想感受一下这种惬意呢?在今后的几期我们将连载汪仁宇的《滑轮少女走天下》,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国家在定员官吏之外设置的闲官。苏轼被贬黄州的诏令明文规定,“不得签书公事”,“使思过而自新焉”。这对满腹经纶、立志“兼济天下”的苏轼来说,不啻一种更沉重的打击。传说黄州是当年火烧赤壁的古战场。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彩绝伦的散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唱。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选编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亦选入第四册读本。笔者拟对苏轼此时期的思想感情做些探究,以期…  相似文献   

16.
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柳江县百朋中心校韦先初〔教例〕习作内容:参加一次游览活动,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写清楚。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有条理地记述一次...  相似文献   

17.
6月13日晴 在这多姿多彩的校园中,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了,因为每节语文课都可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国家大事,当一个小小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8.
梦想之旅     
我小的时候总爱做梦,总是梦想着让机器猫带我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最期待的便是来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告参加了这次夏令营,开始了一次通往梦想的旅程。我们游览故宫,在人山人海中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故宫的楼宇豪迈大气、华丽精致,让我深深地赞叹中国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9.
正苏迈,苏轼的长子。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只提到过三次,而且每次都是一笔带过,并无多言。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苏迈的形象。一、俊逸潇洒苏轼关于山水的诗词文章较多,人们从中可领略苏子的俊逸潇洒。但是,从《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子苏迈也应有其父之风范,他对山水诗文的喜欢丝毫不输其父。石钟山乃名胜之地,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游览此地。苏氏父子可能对石钟山名称的由来有着不同的意见。有故事  相似文献   

20.
[原型故事]春天,百灵鸟把窝筑在麦子上,养育它的孩子。一天,麦地主人来了,说准备请人收割麦子。小百灵鸟告诉它妈妈,鸟妈妈却说不慌,麦地主人不是认真的。又过了一段时间,麦地主人又来了,这次他准备亲自收割麦子。小百灵鸟告诉它妈妈,鸟妈妈听了,说这次肯定是真的,然后带着它的孩子搬走了。[演绎故事]春天,百灵鸟生下一窝小百灵鸟,它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窝筑在碧绿的麦秆上。这窝小百灵鸟很可爱,它们刚学会飞时,便在麦地里飞来飞去。这天,从村子里走过来一个人,他来到百灵鸟居住的这块地里,用手捻了捻麦穗。“麦子快要成熟了,”他自言自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