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阐述了科学预见对提高认识能力的作用,深入探讨了当代伪科学活动泛起的原因,认为来势汹涌的反科学思潮与封建迷信活动沉渣起是紧密相关的。公众科学意识的发展水平和个别人别有用心的活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说明科学预见能经受住逻辑思维及实践的检验,并以可检验性作为科学预见与伪科学预言的划界标准,进而起到弘扬科学精神,削弱伪科学不良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伪科学产生的四种社会基础:人类对科学的过高期望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需要基础;从众心理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制度基础;社会整体科学水平低下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防止伪科学的产生有两点对策:一是划清科学与宗教的活动范围;二是深入理解科学,坚持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超科学、自然科学界域内的错误理论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伪科学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本质属性,本文认为伪科学具有拟科学性、功利性、作伪性、怪异性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创的"科学"概念和误读科学概念或误导消费者来宣传产品,利用科学的标签把"伪科学"市场化,模糊了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界限,无视科学划界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通过浅谈这种伪科学市场化现象与科学划界问题,警示现实的和潜在的伪科学消费者,应以证伪主义科学观来看待伪科学的市场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对科学与伪科学进行了界定,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在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批判性、思维原则、精确性等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这些内容的把握可以提高人们对伪科学的辩识能力,杜绝现实生活中打着科学招牌,以科学自居的一些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划界问题的历史回顾,揭示出了科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两条划界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伪科学思想和活动的本质,概括出了伪科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伪科学是近代科学诞生后出现的产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怪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大绊脚石,它就像癌细胞一样寄生在科学肌体上,肆意猖狂地破坏着科学的生命体。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各种各样的伪科学泛滥,比如“空手取物”,“意念做功”等等,有的还煞有介事地进行表演。为了揭穿伪科学骗人的把戏,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利用物理知识反对伪科学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发展是不断革命的,一种理论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上升为科学或者在随后被斥为伪科学都是可能的,既如此又将如何划定科学与伪科学之界限,区分科学与伪科学这本身是否就是科学的,相对第一科学与相对第二科学的概念为何,划分标准为何,其优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又因于何,均论及于下。  相似文献   

9.
伪科学是自称为科学的非科学。马克思主义历来反伪科学。反伪科学的主体是具有科学判断能力的自然人、共同体和社会;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应该是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的定义中抽象出的两个具体标准,即可检验性和创新性(形式的或内容的)。伪科学的判明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科学预见是理论的功能,科学的标志,是人的自觉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预见的特点、机制及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自从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后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靠毛泽东英明预见的指引。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应该而且可能早作预见,早取对策以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与反映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科学知识的体系性,科学活动的创造性,科学活动主体的演进性,“科学”内涵的统一性。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养成的一种思想品质,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为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也包括奉献、敬业、协作等方面带有普遍价值的人类精神。弘扬科学精神,进而与反科学、伪科学作斗争,用科学战胜迷信和愚昧,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人类必须预见未来的极端重要性。文章既回顾了人类失掉预见带来的灾难,又讲述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预见指导现实活动,同时还对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未来作了科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伪科学是自称为科学的非科学。马克思主义历来反伪科学。反伪科学的主体是具有科学判断能力的自然人、共同体和社会;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应该是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的定义中抽象出的两个具体标准,即可检验性和创新性(形式的或内容的)。伪科学的判明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各种"大师"层出不穷,迷信和伪科学活动泛滥.为促进思想界对"大师们"的关注,<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专刊、<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等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评选出当代中国流行的十大伪科学代表作以示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在《科普法》中是否应删除“伪科学”一词,之所以近来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争论热点,与这一讨论实际上聚焦了我国社会环境良性建设和学术环境良性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的冲突因素大有关系。如果“伪科学”问题值得法律关注。那么应当在《刑法》和《教育法》中进行设置。在《科普法》中出现匪夷所思。“伪科学”一词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提法。没有准确定义。一些新的科学理论最初也被冠以“伪科学”受到某种势力的打压而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更是法律所没有能力判断的,因此在法律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具有合理性。一是并不影响法律对以任何名义恶意欺骗的犯罪进行打击和惩罚;二是保持了法律的纯洁性和理性原则;三是维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认识自由、思想自由和科学研究自由。由于科学认识理性尚未在中国完全建立,一方面有些人科学认识理性素质低下。对现代科学成果盲目质疑。幼稚地宣称有“最新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另一方面有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名,不自觉地对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资源持错误的虚无化的态度。成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只有培养公民的现代哲学认识理性和现代科学认识理性。才能够逐渐消除我国科学创新领域出现的这些低级现象,形成真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争论,这些年一直比较激烈,近些年出现了比如司马南、方舟子等专门打击伪科学的人士,揭穿了许多骗子的伎俩。但在打击伪科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多多少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前一阵子出现的"张悟本"现象,再次证明了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性,有些人甚至对中医学理论产生了质疑,说中医是一种伪科学,同时也把中国的许多的民间风俗也视为伪科学予以排斥,本文将基于现在社会上学术界出现的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以及关于打击伪科学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出现了数起伪科学大案。在与伪科学的斗争中,新闻媒体主要失常了“斗士”角色,向伪科学猛烈开火,但有时也失常了不光彩的为伪科学抬轿的角色,致使伪科学披着科学的外衣泛滥成灾,本主要从新闻媒体所失常的角色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近年各种“大师”层出不穷 ,迷信和伪科学活动泛滥。为促进思想界对“大师们”的关注 ,《中华读书报》“科技视野”专刊、《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等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评选出中国流行的十大伪科学代表作以示读者。评选的基本原则是 ,总数限定为 10部 ,时间跨度为 1978-1998年 ,原  相似文献   

19.
科学自身不能定义什么是"科学"。"科学"概念已非科学范畴,而是哲学范畴。科学与非科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伪科学"与科学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伪科学"缺乏"可操作性"。不具"可操作性"的概念或命题不应该列入法律条文,否则将使法律失去应有的尊严。所谓"伪科学"实际上是科学发展链条中"潜科学"阶段的产物,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主客体双向统一的研究视角, 在人类处于世纪之交、千年关口对社会预见作出新的哲学解释, 意在揭示社会预见的本质规定以及科学从事社会预见活动的哲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