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下,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传播时代,传媒的视觉化倾向诱发了大众对各种影像的迷恋,图像的泛滥刺激了享乐欲望的膨胀。为避免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影像的生产和传播滑向一种功利主义,避免人们迷失在新奇刺激的视觉快感中,大众传媒必须保持深刻的理性反思精神,在握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坚守人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略论古“丝绸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 ,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 ,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 ,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 ,相互滋润 ,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媒介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等 ,试图澄示华夏文明沿着丝绸古路传播的图景 ,并进一步证明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更加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 ,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 (现代文明 )中将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4.
苏状 《当代传播》2011,(5):37-40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5.
赵川 《新闻知识》2006,(3):52-54
随着人类视觉传播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传统平面媒体的领地在不断压缩。与此同时,也必然带来传播文化向视觉文化偏移。一定意义上说,文字符号的号召力正日渐弱化,光影掠空的“读图时代”已然来临。作者从一位南方沿海地区平面媒体从业人员视角,探讨视觉传播活动八面渗透的今天,在市场选择的推动下, 现代视觉传播理论同传统平面媒体实现“嫁接”的可行性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囿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作为却未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在日益提升硬实力的同时,文化软实力建设则相对滞后,国际传播效能尚待提高。通过反思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相关经验,改变内外有别的对外宣传思路,既讲好中国故事,也讲好全人类故事,实现国际传播观念、内容和话语的“艺术化转向”,或许会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破圈”之道。  相似文献   

8.
朱思敏  彭兰 《新闻界》2024,(2):62-72
在视觉文化时代,一种致力于满足视听障碍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电影实践——无障碍电影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无障碍电影体验为例审视视障者的“观看”问题,分析他们的声音“景观”建构及其机制,理解他们的影像认知逻辑,并明晰无障碍电影能否实现内容及意义层面的无障碍传播。研究发现,视障者通过无障碍电影形成了视觉观念,他们能透过无障碍电影中熟悉的概念描述、丰富的细节,在心中建构起独特的声音“景观”和视觉意象。视障者对电影的认知理解存在三级“阅读”模式,他们“阅读”层次的不同源于他们对电影的不同期待。视障者建构起视觉心理图景的过程可以从情感、语言、感官、空间维度来理解。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审视观看问题,不断反思如何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传播。  相似文献   

9.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圊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如果不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那么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如果不探讨效果的传通问题,那么传播研究便会流于形式。不为传播效果的通达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的荒谬、一样的不可思议。然而文化因素对传播的“通”与“不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传受双方经过历史的积淀而产生的独立的文化语码和传播的文化环境及传播的具体文化情境三个方面对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传通效果作一探讨,以促使人们对自我传播行为的反思和体察,从而使得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传播活动从“自发”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上。 在整个世界文化大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土壤,都有各自的文化语码,这些语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土壤中才能在传播中具有传通的效  相似文献   

11.
在与洛克同时期的社会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什么“传播理论”,但是,在传播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著作里对传播思想的隐约触及。在洛克的哲学巨著《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自由”、“交流”、“语词”、“反思”等理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给予了源头启发和理论丰富,在西方传播思想史的银河中依然是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美国经验派研究相比,批判传播学派显然还处于一种较为“边缘”的地位。在以“利益”与“效益”为主导的当代社会中,批判学派的大师们更像是孤独的行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高举着理性的旗帜,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发出猛烈的批判。在人类为所谓的、表面的“进步与繁荣”沾沾自喜之时.重新反思批判学派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理性的必要。也正是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马翔宇  燕耀 《新闻世界》2022,(11):93-96
融媒体时代,有声传播样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激发出无限的传播潜能,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现阶段馆藏文物传播的现状和困境入手,分析“声音”与“文物”的碰撞与融合,并提出一些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吴佳  张懿 《东南传播》2011,(9):119-121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图像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进入一个不折不扣的视觉文化传播时代,视觉在人类认知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人类认知规律追溯,视觉具有着天然的优势,合理利用视觉符号对民族、国家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17.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陆敏  陈燕 《现代传播》2022,(12):65-69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呈现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三种样态。而若要强化文化共享的可能,降低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的程度,则需要提升纪录片审美意趣、呈现细腻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海外观众超越柏格森所言的“习惯记忆”,唤起人类共同的“纯粹记忆”,促进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碎片化视觉图景所卷入的当代社会,“中视频”的技术话语以及传播实践为消解社会浮躁和建构理性话语提供了新的框架。作为中视频运行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条件,技术、人类、文本、时空等行动主体合力建构了一种新的传播生态逻辑地图。具体而言:技术要素在去黑箱化的过程中,借由“在地化”搭建以及PUGC实践彰显中视频制作的专业化特性;人类要素的行动者网络建构与全过程参与使中视频的传播呈现再生性交互与社会化传播的表征;文本要素的表意机制与叙事特征使中视频的表达呈现深度化与逆“奇观化”意味;时空要素的参与机制与延伸性使中视频的运转呈现灵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在全球化的传播现实与语境中,我国新闻媒体应抓住历时性的机遇.对内做好信息服务与风险的预警,引导对危机的理性反思.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对外抓住机遇,坚持“报道世界,传播中国”,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一步争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