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的本意仅仅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或许你也可随口哼出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的歌词的创作背景。我无意也无力于对演艺圈、影视圈、歌坛的“苍云野狗”作出我的评价。然而,看了两条消息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距澳门回归还有21天之际,闻一多的次子、年逾七旬的闻立雕先生和北京几所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闻一多74年前的诗作《七子之歌》。泪光晶莹中,闻先生为孩子们讲解了《七子之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家祭无忘告乃翁”,澳门回归,“七子”俱投母抱,闻一多地下有知…  相似文献   

2.
作文呀作文,你姓什么? 你姓甜吗?是呀,是够甜的。元旦前突发奇想,给《学作文》主讲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老师我写作有小窍门,还寄去了五篇“儿时趣事”的小作文。老师在《学作文》节目里表扬了我,说我写得真,写出了真情实感,并邀请我到电台当“小嘉宾”,还点评了我的《我和小爸爸》、《小师傅?傻师傅!》两篇作文。我心里美滋滋的,从心里甜到嘴上,又从嘴上甜到心里。那一个甜,什么蜜都比不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1992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第四版《关于邓小平南巡的传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邓小平,改革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有人来查姓‘社’姓‘资’怎么办?邓小平说,你们就怕这些,国家贫穷落后你们怕不怕?”上述关于姓‘社’姓‘资’的说法已屡见不鲜。这是为了表达需要,给事物临时取个姓氏,当然也可以给人临时取个姓氏。取姓似在示姓,  相似文献   

4.
何谓语文? 说法不一。但多大同而小异,且陈陈相因,较少创见。如对“语”的解释,多说“语”指语言,而语言又分口头和书面两种。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吗? 或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语法教育,不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人生三岁会说话,五、六岁会吵架,十来岁便会喋喋不休说长道短,其时还未到入中学的年纪呢,何来学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法!是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已读过小学,小学已有语文,其中也有语法的内容。诚然,诚然!可是,即或不读小学,或一辈子未学过语法,不是照样会说话…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不断发展,使用语言的艺术、手法,也在不断变化、提高。修辞中的反饰就是一例。首先,我们看看几部电影的名称吧:“陌生的朋友”、“父母双全的孤女”、“苦恼人的笑”、“阳光下的罪恶”、“蜜月的阴谋”、“美丽的囚徒”,还有广播剧“苦涩的喜酒”等,这些影(剧)名的共同点是:用一个反义词来形容、修饰一个正义词,形成表面意思极为矛盾的语言现象。这种修辞手法姑且谓之反饰。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吧: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周铁农同志在谈到青少年教育和成长环境问题时,充满感情又充满忧虑地说:“不能让青少年教育变成‘6 1=0’。”所谓“6 1=0”,就是说六天的学校教育加一天的社会影响,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负数。由此强调了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紧追感和重要性。像这种把某种复杂的意思凝缩成一个简单的数学式子  相似文献   

7.
修辞新格——骂槐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徐杲30多年前陈望道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刚才有人说,有的修辞现象,现有的辞格概括不了。概括不了,就不要概括,事实发展了,修辞研究就应该发展,要作新的概括。解放前我在课堂上用指桑骂槐的手法骂C·C派分子,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8.
以下为某公司里的女职员,你认为最不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是哪一种类型的女人呢? (1)清纯,爱做梦的女人(2)让人觉得愈愈寡欢的女人(3)肌肉发达型的女人(4)冷酷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10.
“桑槐”是一种新格,也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因为修辞学著作里没有论述,还没有它的户口,它的席位,所以是一种新格。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1.你变成了巴黎公社时期的法国画家杜米埃一幅画中的人物。狱卒摸着一个死囚犯的脉膊,对刽子手法官说:“现在这个人可以释放了,他再没有危险了。”你呀,副司令员,“四人帮”就是这样把你“释放”了,亲爱的首长,人家把你放了,你为什么不再睁开眼睛,看看这,和太行山、和朝鲜、和延安相连的兰天、白云?你为什么不再看看我们?……杜米埃呀,你是多么的残酷。刘真《哭你彭德怀副司令员》《(诗刊》1997年1期)读完这…  相似文献   

11.
Key:1.Whatarethoseinthebox?Theyareeggs.2.Whoseblouseisthat?Itsmine.3.Whoseerasersarethese?TheseareMaryserasers.我说,你也说(英文)!山东@严建英  相似文献   

12.
清人陈沆曾作过这样一首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诗人在这首诗中共使用了十个“一”字,却能使人读来琅琅上口,毫无做作之感。且将有名的“潇湘八景”中的“平沙落雁”、“渔村夕照”的景象都溶化在里面了,真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这种利用同类概念或事  相似文献   

13.
14.
一、两种工具说的合流   语文工具说在语文独立成科不久即产生了,而且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说。程其宝先生于 1931年指出:“语文为传达思想的工具。” 1932年穆济波先生又提出:“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这两个定义,从回答问题的方式看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说。传达思想的工具,是试图从本质特点上回答语文是什么;而生存工具则是撇开了本质特点,回答的完全是语文有什么作用,逻辑思维方向就是错误的。不过,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说,两种工具说都是不足取的。语文是传达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墨鱼 《初中生》2006,(10):1
30年前,他们因住院相识,并成为好友,常常在深夜一起偷偷地溜出去滑冰。当时,两人都寂寂无名。病好分别时,其中一个说“:10年后咱们还来这里滑冰,看谁有出息!”18年后,两人再次相逢。此时,当年说那句话的人成了著名歌唱家,另一个则成为鼎鼎有名的童话大王。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阎维文”和“郑渊洁”。10年后看谁有出息!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此后两人奋斗的动力?在人生的征途上,他们披星戴月,风雨舟车,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迈进,当他们功成名就终于重逢的那一刻,那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只有他们自己才深知其味。这句话实则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相似文献   

16.
<正> 对于一个句子,一般说来,总是要求结构完整,就是句子里需要的成分必须齐全,不能任意省略(承前、蒙后或对话时有些成分可省略),不然就会导致关系不清楚,产生歧义。但是,作者为了造成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给人波浪陡起,路转峰回,豁然开朗之感,却有意先把关键词语省略,造成歧义,然后,通过续写方法补充关键性的、表示具体内容的词语,象这种修辞现象我们试拟为“略补”,例如:  相似文献   

17.
<正> 因为你的长相出众或你的收入不菲或你的床上功夫不俗而被看作"抢手货"的那此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情况比那会儿更加复杂。单身男女看重未来伴侣的哪些方面呢?在你自吹自擂之前,你如何确保自己是热门人选呢?且听我道来。  相似文献   

18.
在二年级的一节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养鸡场有母鸡23只,公鸡30只,?不待我提问,已有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这道题只有两个条件,少了一个问题。”这个回答正是我期待的。“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什么问题呢?”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小朋友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也达到了我出示这道题的目的。这一题似乎可以过去了,可胡迪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小手举起又放下。“胡迪,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亲切地问。胡迪迟迟…  相似文献   

19.
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呼唤真实,即使是真实的尴尬真实的停滞,也是我们在交流与学习中真实的收获。很害怕,为了高考把语文课化为专题复习课,茫茫题海的遨游换来了分数也换来文化的贫瘠;很不忍,把李白和苏轼的月下吟哦分解成模式化的解题步骤——诗歌更应是自由的思想的艺术;很无奈,没有吟咏诵读的课堂竟然也生产出语文高分的学生,没有涵泳与品味,又怎能建构学生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