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对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需要深化。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值得反思。实践表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与矛盾普遍性的绝对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相对性直接相联系的。我们必须完整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立统一学说的论述,深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矛盾的对立统一包括情境与现实的矛盾、新奇与畏惧的矛盾、失败与成功的矛盾、说与做的矛盾。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矛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知识,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完善思考的过程,其中有一个属于方法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因为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这就是,在中国高校德育创新的过程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正确把握好各种对立统一关系。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辩证地看待和把握事物对立统一关系,是正确处理矛盾的前提,也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高校德育创新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对辩证关系: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多元性与和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格局中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客观上要求作为核心领导层的高校党委必须具有相应的哲学敏锐和视野,自觉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思考研究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现、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和对立统一现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处理和谐校园建设的各种关系和矛盾,驾驭学校不断迈向和谐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利用哲学上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在班级管理中正确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能最大限度地做好班主任工作。第一,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清晰地认识到宽严之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第二,班主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宽严结合的原则。总之,宽严原则的运用,班主任必须要把握好火候与尺度,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6.
合唱艺术中的个性和共性既是矛盾对立的,也是和谐统一的。只有合唱共性个性的对立统一,才能焕发出合唱"和谐之美"的最大魅力。从和谐、音色、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合唱共性追求和个性差异进行解读和探讨,有利于提高合唱的艺术水准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7.
和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矛盾主要是指辩证思维下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达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几对关系中的矛盾,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决策,是“民心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实现其目标,必须注意把握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四个关键因素,防止新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哲学存有三大实践误域:其一,对物质本体论的极限意义缺乏足够的把握,因而走向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间的动摇;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平台和基础内涵缺乏认识,盲目抬高实践的地位;最后,对实践内的主客体矛盾的有限性缺少应有的正确的理解。因而最终以主客体统一原则混同并代替主客观统一原则。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未能阐明实践之主客体矛盾和主客观矛盾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仅以内涵说简单地概括之,甚至对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两种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连接都未能予以正确的说明,这种情形必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作为唯物辩证法矛盾思维的产物,这一理论所体现的矛盾思维特点是:从共性和个性的相互结合出发,突出矛盾个性的分析研究;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注重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把握这些特点,对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新实践和理论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错误是把对立面统一绝对化,旧教材的错误则是把两极对立绝对化,特别是把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绝对化了,殊不知阶级社会源于“心物”对立或脑体分工,把“心物”对立绝对化就是使阶级社会永恒化。再说哲学也只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大派,因此教材对唯心唯物的划分纯属画蛇添足,而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解也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美学思想,即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普及与提高的对立统一、歌颂与暴露的对立统一、文艺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这不仅具有哲学与美学的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正因为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将存在和作用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全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之所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立了新的理念.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既对立又同一.因此,我们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有着深入的论述与探讨.从哲学的维度思考,和谐社会的建构内容主要涵盖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必须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作指导,要用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用公平的相对性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实际上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的工作中被广泛地运用。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做到全面考虑,有所侧重。民族宗教问题中充满了对立同一,我们必须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贯彻对立统一规律所揭示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批评派的有机形式观由“独立自足性”、“有机整体性”和“对立调和性”等概念组成。从渊源上讲,它是对传统的有机形式论及其所包含的对立调和思想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哲学美学上所讲的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到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再到艺术接受中心理情感的对立调和,最后到文本结构方面的对立调和,新批评将作品变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意义结构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将传统美学和文论中丰富的“有机形式”论思想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解答,有利于认识1949-197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和谐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而以统一为主。规定社会性质的要素是分配。深愿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选编中学文史通识读本,供养少量冷僻的学术研究,重塑中国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盾有可能向对抗方向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资本侵蚀工人利益的行为,协调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汪睿 《高教论坛》2003,(3):62-63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且已进入了一个显著增长的新阶段。当前关于民办高等教育谈论的焦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主要涉及到公益与营利的问题。其实二者分属不同层面,并非不可调和,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互相促进,最终合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