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庄子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之一的惠施在《庄子》一书中被提及14处之多,由此可见他在庄子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但同时庄子为他因心灵上的蒙蔽而迷茫于仕途,并最终失落于精神荒原不知归路而深感惋惜。  相似文献   

2.
《庄子》哲学以其自然主义著称,其心性论正是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之上。《庄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应保持和顺应天然之性,因而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不起“机心”,弃绝是非善恶之争,泯灭分别对待之想,逍遥无待,纯任自然。《庄子》哲学在中国传统心性论中大放异彩,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庄子》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注释、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而深入语言本体的研究不多见,而对于其中形容词反义词的研究就更少。《庄子》中的形容词反义词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认识上存在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南华雪心编》是评点《庄子》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深入庄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庄子人格美的多角度闪亮绽放,同时又是一次《庄子》散文艺术美的华丽亮相。综观《南华雪心编》一书,刘凤苞将《庄子》散文的文境意境的主要特点概括为:洸洋恣肆、虚空缥缈、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5.
赋起源于以铺陈为特征的诗化散文。考察先秦文库之珍存,对赋体形成和诞生关系最大者莫若《庄子》。与“命赋之厥初”的荀况和“以赋见称”的宋玉相比,《庄子》虽未形成赋的完整体制,却颇富赋的雏型,已看得见苟宋赋的端倪。《庄子》颇多铺陈文字,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篇章,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它亦诗亦文,奠定了赋的特有机制;它那假设问对的结构模式、对比映衬的铺陈方式、虚拟寄托的构思特点及丰富奇僻的词汇等为后式赋家所祖式,影响了赋体尤其是汉大赋的形式特征。由此可见,《庄子》不愧为赋家之祖和赋之滥觞。  相似文献   

6.
《荒原狼》作为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在当时那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引导人们探寻精神出路.庄子思想对黑塞影响较深,这在《荒原狼》中的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生死思索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荒原狼》彰显出黑塞利用东方哲学来解决西方精神危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百余年来,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庄子》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文追寻《庄子》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和方式,将《庄子》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大致分为:翻译与介绍、比较与融合和研究与发展三个阶段,并对三个阶段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感受跨语言文化传播的互识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庄子生于战乱频仍的战国初期.《庄子》一书无论是内篇、外篇,还是杂篇,其主旨都是宣扬自然无为思想的.然而庄子作为一个文学家,他表露自己的思想不是通过枯燥的哲学思辨,而是用文学写哲学,把哲学文学化,通过高超的艺术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政治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面我们以《逍遥游》一文为例,以一斑窥全豹看一下庄子散文的寓言艺术和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9.
《庄子》称道的逍遥境界,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的最终归宿出现,其内涵在全书中一以贯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楚辞中出现的逍遥,则有两种类型,一种以《离骚》、《九章》为代表,展示的是对人生归宿的寻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其主角是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游子;另一种以《九歌》为代表,逍遥指临时驻留的愉悦状态。《庄子》的逍遥境界,是对《诗经》的继承,进而又作了改造和提升。楚辞中逍遥的第二种意蕴,与《诗经》一脉相通,而第一种内涵则是对《诗经》逍遥境界的颠覆,但部分细节也有《诗经》逍遥意蕴的遗痕。  相似文献   

10.
宋明以来,从评点、义理、散文角度解庄,对内容与意义都有详尽之说明,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向,各色相宜,音声相谐。从阅读者感性的评点,到理性的分析,进而解构庄子,并探寻庄子为文之金钥,最终层层入理的论述,影响到清人的承接、总结与开展,在文理、义理等方面各具特色地解庄,造就了清初林云铭《庄子因》以文解庄之法,并影响到后来如吴世尚《庄子解》、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等以义理兼文学性、章法化等方式解读与重构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