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乐仁 《垂钓》2005,5(11):41-44
翘嘴鮊为何吃浮在水面上的食物?鲤鱼为何在进食时喜欢“拱”呢?鲢鱼为什么有滤食小的不能再小的藻类的本领?这些都与鱼类摄食器官的构造和摄食方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邢乐仁 《垂钓》2006,6(2):48-50
鱼类与生物环境和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是《鱼类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常常是钓者水平高低的标志。本章先就溶解气体和水温的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邢乐仁 《垂钓》2006,6(5):45-46
钓鱼人笔记:钓鱼人最关心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可以得知:  相似文献   

5.
邢乐仁 《垂钓》2005,5(10):44-47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抱着“不再糊里糊涂钓鱼”的目的,我来到了位于武汉东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拜访了鱼类学家曹文宣先生,向他倾诉我和钓友们的苦衷。他透过厚厚的镜片看着我,认真地听着“钓鱼靠运气”的故事。他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叹息摇头,然后站起来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鱼类生态学》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6.
邢乐仁 《垂钓》2006,6(3):41-43
(四)溶解氧的水平分布 《钓鱼人笔记》 迎风钓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刮风时水在运动着,氧气也在“运动”着,因而鱼摄食的条件也在变化着。有一种现象常使钓友们费解:迎风底钓时,水面上的残叶杂草随波浪吹到脚下,但浮标却反方向运动.越吹离自己越远。我们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邢乐仁 《垂钓》2006,6(4):43-44
一、水中的有害气体 钓鱼人笔记: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除氧气(O2)外,还有二氧化碳(CO2)、氨(NH3)、硫化氢(H2S)等。在溶解氧充足时,它们的作用微不足道。在缺氧时,它们对各种水生动物和鱼类的毒害则十分明显。此时,你的钓技再高,鱼饵再好,无奈鱼儿已处于“垂死挣扎”的生理状态,绝不会进窝咬钩。  相似文献   

8.
安基强 《垂钓》2005,5(12):54-55
钓伴“驴头” 1967年夏初。大院门口的一棵长满新叶的老榆树下,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围坐在我身旁。他们吃着“驴头”从家里拿来的苞米花,看我给“驴头”绑钩拴线。而“驴头”刚在一边不住地恭维我。从这一天起。“驴头”正式加入我们这个钓鱼队伍。  相似文献   

9.
安基强 《垂钓》2005,5(11):53-57
初三在大哥家聚会,酒酣时哥哥提起往事,说我三四岁时馋得偷吃鱼钩上的蚯蚓,嘴唇被鱼钩牢牢地挂住了,到医院才把钩拔下来。还打了一针。全家老少听了不由得哄堂大笑,我连喊冤枉,其实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0.
老渔夫 《垂钓》2005,5(12):23-25
垂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鱼类上浮的现象:原来底层水域的鱼不在水底活动,而是上游到水体中层和上层,结果造成水底无鱼可钓.比那些钓底的人大失所望。不过如果您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利用鱼类上浮形成的有利因素,灵活改变战术,也会取得很不错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2006,(2):36-39
青鱼是我国淡水鱼中常见的大型种类之一,位居“四大家鱼”之首。因其个头大、力气足、耐力好,而深受钓友们青睐。在南方时,我常与钓友聊天谈到青鱼,有所斩获的人马上会喜形于色,把从上钩时的兴奋到搏击时的焦急,直至将鱼拉出水面的喜悦描绘一番,最后还要大呼过瘾,神采飞扬;而与大青鱼失之交臂的朋友往往也会谈兴盎然,悔恨懊恼地把经历复述如初,最后还要摩拳擦掌,欲罢不能。我相信,当听到与30千克以上青鱼在水畔搏斗故事的时候,所有钓友都会手痒难耐,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2.
何川 《中国钓鱼》2005,(11):38-41
《中国钓鱼》杂志编辑部转来四川读者邓如意的邮件,说有钓友从嘉陵江钓获一条“怪鱼”,他见后认为可能是“箭鱼”。其实,这是一条来自北美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  相似文献   

13.
万伯翱 《中国钓鱼》2005,(11):44-46
从南到北千里处女浏览 真是好事多磨,经前后近一年的各方努力,今年8月,我到台湾做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访问终于成行。我们一行借道香港机场,第一次飞越台湾海峡。那只不过是1个小时15分钟,我们就真的踏上了令我魂牵梦绕的祖国宝岛的土地。欢迎我们的陈、许两位女士满脸绽笑,灿若桃花,又扑鼻送来五彩鲜花。如梦中,又明明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呢——  相似文献   

14.
彭正鸿 《钓鱼》2005,(20):54-54
春钓 鸟醉花香草木葱,碧波潋滟诱渔翁。钩沐水,线耕风,肥鱼满篓胜姜公。  相似文献   

15.
秦犁 《钓鱼》2005,(20):26-27
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的是鲢,其次是鳙草青。由于相互闻形成食物链和不同的栖息层,水库以放养鲢鱼为主而有多种钓法,底浮钓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肖斌 《钓鱼》2005,(20):51-51
第一个问题就是上矶后第一勺诱饵怎么打,往哪打?以往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先往脚下打三勺,再往钓点打一勺。而根据我的经验,在大连不用。因为这里不象南方那样满海闹小鱼,所以可以把这三勺诱饵省下来,直接钓打往钩点。如果你实在是不知道当天钓位的流水如何,可以先把钓组投入海里,用你的水中和阿波来阅读流水的情况。得出结论后,就可有目的地打诱饵了。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有的钓友喜欢往漂上打诱饵,其实这是打诱饵的大忌。因为你的钓组投入海里之后,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钓鱼》2005,(20):36-37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亳不夸张的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但系统性介绍悬坠钓的文章不多,而部分介绍悬坠钓的理论文章又过于深奥,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5,(20):50-50
鱼讯和提竿的基本类型 大煮好!我是田中钓心。这次想向大煮讲解“鱼讯”和“提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冰钓三要     
鲁祥 《中国钓鱼》2006,(2):29-29
一要敲冰震鱼 进入冬季,鱼儿们开始冬眠,此时它们早已集聚了足够的能量,群居水的深处相互依偎保持体温。冰钓者往往采取撒“窝子食”的方法引诱鱼儿光顾。由于水温低、透气差,食饵的香味扩散缓慢。尽管鱼儿的嗅觉比较敏感,但由于处于冬眠状态,而难以摄食,这时,采取“敲冰震鱼”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其做法是:对怀疑某处冰层下面可能藏有鱼的地方进行不规则的敲击,将鱼儿从“栖息处”赶出来。鱼儿不仅嗅觉灵敏,其听觉也十分敏感,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从而为垂钓者创造了机会。在垂钓期间此法可反复使用直到有鱼光顾(一般15~20分钟敲打一次冰面为好)。但应提醒钓友们,使用此种方法以不影响其他钓友垂钓为好。  相似文献   

20.
徐立新 《垂钓》2006,6(8):65-66
五、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5年夏天,“二进宫”前夕,我请假在家休息。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听老婆(女友已经升级为“领导”)说有人经常在江边钓到鲇鱼,晚上工友下串钩还钓到过洄鱼,搞得我心里直痒痒。我钓了这么长时间的江鱼,钓到的鲇鱼却屈指可数,所以我决定等老婆上白班的时候去试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