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們在改進敎学的过程中曾就着高等代數課程進行过一次集中的集体备課。進行集体备課的目的有二: (1)解决敎課上的困难。当時採用的敎材是苏联庫洛会敎授著的高等代數敎程。这一本書的第一章是比較难講的;由著者的序言中可以看到,苏联学生接受这一段敎材也有一些困难。原因是:这一段敎材相当抽象,而高等代數在一年級就開始講授。对於剛从中学來的一年級学生來說,抽象敎材是比較不容易接受的。因此当時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來敎这一段敎材。 (2)第二个也是更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高青年教師講課水平。当時担任高等代數課的是三位青年講師。三位講師都有一定的業务水平,敎学也很努力,因此敎学效果都不錯,但是由於缺乏足够的講課經驗,对於講課中应該注意的某些地方,还是不十分明確的,特別是对於講課的系統性还注意得不够,对於  相似文献   

2.
提問是檢查同學學習情況,幫助和誘導同學複習已學的功課,鞏固他們已得知識的方法之一。一個負責的人民教師,不只在講解新敎材時力求明確易懂,深入淺出,還要不斷地通過課堂提出來檢查同學學習情況,督促同學們不斷加強復習,並從而檢查自己的敎學方法和敎學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但是作為教師考查學生的方法,也是敎師自我檢查和求進步的必要手段。我們在備課時,除了按照總的計劃,確定這一節課的目的要求,進行一定分量的新敎材講授之外,還不要忘記在講新敎材之前如何通過提問的方法,來檢查同學對上一節的知識是否已完全接受和消化。同時,在每節課的新教材講授完畢以後,也可以留出一定時間,用提問的方法,去鞏固同學們的新知識,為下一課打下基礎。  相似文献   

3.
在整個敎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因爲我體會到:要很好地講課,即在最短時間內把應敎的知識,完整而眞實地使同學接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全部備課過程中,我又特別重視做好敎案(課時計劃)這一環節,由於我的敎案是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即在周密考慮敎材內容、敎法及同學知識水平之後寫出來的,所以它就能成爲指導自己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講課的東西。我的具體敎法是這樣的: 一、根據敎學大綱,明確敎材的重點及應講授的內容的範圍及深度在開始備課時,我首先結合著敎學大綱把這一堂課的敎材內容看一兩遍,  相似文献   

4.
一、從「單槍匹馬」式的講課到集體敎學 解放初期,我們學校的社會發展史和新民主主義論兩門課,都沒有專任的敎員;因此,敎員的流動性很大,到去年只剩下兩個敎課敎員和三個輔導敎員。當時,全校學習新民主主義論的學生共有一千三百餘人,分五班上課(僅沙灘區)。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切教學工作都是主講敎員單槍匹馬來搞,當講稿寫成之後,敎研組的其他同志因無教學經驗又缺乏理論上的準備,討論會上都很少發表意見。討論會經常寂寞得令人難受。主講敎員常常爲了準備講課材料、寫講稿、講課等,忙得寢食不安。至於講課,也是「單槍匹馬」「打通關」,從文學院到醫預,一星期連續講授三、四班;有時甚至一天講授六小時到九小時。後來,我們的教研組教員人數雖然增加到十八人(其中講師一、助敎一三、助理四),但是,除個別敎員有些講課的經驗外,絕大部分都是既無講課經敎,又缺乏理論上的修養,並且半數以上的敎員是沒有畢業新調到敎研組來的。  相似文献   

5.
有些敎師在編寫敎材時往往教條主義地摘錄許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主席著作中的理論,甚至有的講義除了引用原文外,就很少有其他內容。在講課時對於這些理論也不加以具體的分析講解。例如××師範學院語文科一位敎「中國語言文字學」的敎師就是這樣。在他的敎材中摘錄了許多「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的理論,也不給學生具體地講解。學生上課時雖然聽不懂,感到枯燥無味,但還沒有理由說他敎的有錯誤。課後儘管花很多工夫去復習,但也只能生硬地背誦這些條文詞句,而具體的意義仍然不瞭解。到考試時,學生都怕考不好,敎師告訴學生說:只要記住斯大林同志說的話就行了。學生照着這樣做,都考得了八九十分,敎師很滿意,認爲這是自己敎的好。但實際上,學生對於這些理論懂  相似文献   

6.
編輯同意: 我校(山東濰坊第一中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在職都已兩三年,除了一年度一次或兩次的觀摩敎學參加聽課外,平常是概不聽課的。最近,在一位他們認爲很不錯(敎導主任劉邕同志在歷史敎學小組業務研究會議上,對他稱讚過不止一次)的歷史敎員的觀摩敎學中,暴露了很多問題。那天,這位歷史敎員在講初中本國近代史下冊「中國人民大團結」時,竟是如此錯誤地貫澈思想政治敎育的: (一)講到中蘇友好同盟簽訂時,毛主席與斯大林握手的力量之大,說成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二)把地主階級的特徵,說成是些「抽大煙的人」。(三)把人民民主專政,說成是「初期要嚴的,後來會變的」。(四)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前由於反動統治下的教育是學非所用的,工學院的學生不喜歡學工程畫,敎員也不喜歡敎工程畫,卻都喜歡搞一套脫離實際的「理論」。因此,解放後還一時感到缺乏教工程畫的敎師。我們工程畫教研組擔任了全院九個系的製圖課程(包括工程畫、投影幾何和機械製圖),但只有兩三位任課敎師,遠遠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爲瞭解決這一具體困難,當時我們也曾想從學校中邀請幾伏有敎學經驗的老教授來任課。但是和工程畫一樣,所有的課程都感覺敎師缺乏。這一條路走不通,於是我們又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培養青年助教,一方面使他們做輔導工作,從聽教授的講課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一方面在適當的時機讓他們獨立地  相似文献   

8.
我過去會經斷續地担任過一些植物學或動物學方面的敎課。有一個時期,在中學裏担任這些功課。對於課本有一種感覺,覺得敎材不大適合。因爲舊中國的自然科學落後,敎材大都從外國書上採來的。地域不同,生物也有不同。農業生產的情形不同,作物也有些不相同的。如拿遠地方的,從來不會見到的生物來講解,青年學生當然要覺得很陌生,不容易了解。即使有插圖的幫助,能了解一部分,但不可能了解得深刻。比方講到魚,中國常見的是鯉魚、鯽魚、黃魚等,如講Salmon(譯作鮭魚),便隔膜了。講到傢養的鴿子,如不講  相似文献   

9.
一 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们的歷史教学中,會发生过一些問題,主要是: 在教学内容方面,处理教材往往从自己的主观願望出发,很少顧到實際需要。有時,撇開課本另外補充了許多不必要的教材,特別是補充了一些过深的教材,如照搬高一过去講授的中國通史教材到初一去講,使学生听了全無印象。有時,只複述課本内容,没有根據教学目的有选擇地補充一些必要的教材藉以擴大学生的知識領域。有時,把課本内容改編成琐碎的講授提綱,大目錄下附中目錄,中目錄下附小目錄,講起課來,一個目錄提出後,只講了十句八  相似文献   

10.
我們在物理敎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敎育,從一九五一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摸索一年半了。這段過程不單是敎材、敎法的研究過程,同時也是新舊不同的敎育觀點的鬥爭過程。現在,把我們在物理課中,培養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進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思想敎育的幾點體會,介紹出來,希望同志們給予指正。一、在物理敎學中不僅是單純傳授物理知識,還必須自覺地貫徹思想政治敎育。在物理課中進行思想政治敎育所遇到的主要的抗拒,就是個別教師的所謂「純物理教學」的觀點。在他看來物理就是物理,應該「一塵不染」地與思想政治分開。他在敎學總結中解釋道:「因為沒有經驗、時間不足,所以未能進行思想政治敎育」。然而在事實上,並不是什麼「沒有經驗」,也不是「時間不足」,而是對思想敎育的重大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把它看成教學以外的附加的累贅;因  相似文献   

11.
一 備課中的思想問題 我開始教書時,常把課本拋在一邊,另外蒐集許多不相干的材料,結果講得多,學生記不住,教學效果很不好。例如:我以前給高一講「中國古代史」,在講解「春秋戰國的學術和文化」一節中的「詩經」時,我費了整整一堂課的時間詳細地介紹了詩經産生的時代背景,並分別舉例說明「風」、「雅」、「頌」的內容和特點,還講到孔子刪詩的問題。其實後兩點都是不必講的。結果不僅影響了教學進度,還超過了同學的接受能力的範圍,以致學生反映說:「先生,您講的太深、太多,我們記不住。」當時,我不去檢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對关于小學社團活動時間与週會時間的安排问题,江蘇省人民政府敎育厅于十月二十二日發出(54)敎初字第四○七八號通知,轉發中央敎育部兩次來函,希各地遵照執行。兩函摘要刊登於後: 一、中央敎育部九月十八日(54)小敎吳字第二二三號函:關於小学社团活動時間的安排問題,我部認为:在小学中的五、六年級每天可有六節時間,即每週可有三十六節時間作兒童上課和課外活動等之用勒铡⊙?四二制)敎学計劃(草案)’的規定,五、六年級每週上課二十八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學院和民族幹部學校,是目前培養少數民族的普通行政幹部和技術幹部的主要敎育機關。學員來自各地區的不同民族,語言隔閡,文化程度極不齊一。其中有的至今尚無自己的文字,有文字的,一般也缺乏用本民族文字編印的課本和參考書,因而不得不採用或參考漢文書籍。更重要的是目前普遍缺乏本民族師資,大部分課程,須由漢族敎師任敎,而這些漢族敎師又絕大部分不懂民族語文。因此,在民族學院和民族幹部學校的敎學上,對既不懂漢語文,又沒有本民族師資和敎材的學員,必須通過翻譯進行講授。這就使翻譯工作在民族學校教學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在敎學中,翻譯工作一般包括筆譯和口譯兩種方式。對必需的敎材和講授  相似文献   

14.
我校集中的敎育實習原定四周,後因故縮短爲三周。由於開始學習蘇聯先進經驗,這次實習比過去有了許多改變,得到了很多的收穫。一做法 1.參觀與初步試敎。這次實習的兩班學生,政治覺悟較好,有工作的熱忱,但他們存在著自高自大的思想,認爲反正自己已學了師範,「小朋友那樣小,有什麽敎不了!」抱著這種態度,是不會把實習搞好的。於是在參觀階段夾一次試敎,把實習生臨時組織成三個試敎組,在組內進行集體備課,每組推選二人至三人出來試敎一課。經過這一試敎之後,實習生才感覺到教學不容易。如劉日光說:「試教雖然僅是兩堂課,卻化了兩天的工夫,使我感到做一個小學教師不是從前所想象的那樣簡單。」黎錫佑說:「試敎之後感到自己對敎育理論學習得很差,教學原則也不會掌握。」  相似文献   

15.
從去年下半年起,我們小組以專題研究的方式來備課,使我們對於敎育學有深一步的暸解,因而也提高了敎學質量。雖然到現在還是在試行階段,還沒有什麽很成熟的經驗,但我們覺得有一點點心得也應該介紹出去,供在高等學校擔任教學工作的同志作參考,更希望能得到指正。一 産生原委我們小組的同志大部分自一九五一年暑假後開始敎敎育學,曾寫了一份講義,也有敎學大綱。當時的備課方式,是在個人準備的基礎上,每周或兩周開一次備課會。備課會是按照敎學大綱所規定的總的精神,研究每章的敎學目的,每章每節的敎學重點、論證等各方面的問題。研究之後對於基本問題作出決定,同志們講課時共同遵守。這種做法也收到一些成效,同志們初步掌握了  相似文献   

16.
一要使學生重視地理課程根據無錫市各中學的實際情況,有不少學生認爲地理是一門副課,上課時馬馬虎虎,不專心聽講,考試時不怕不及格。甚至有些學生認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本不把地理課放在心上。另外一種情形是學生覺得地理課就是山脈、河流、都市、鐵道、物産等一大堆名詞的累積,不容易搞清楚,因而不願學地理。也有的學生認爲地理課「沒什麽」,即使沒有先生敎,自己看看,也同樣可以懂。因此,要想敎好地理課程,首先必須糾正學生輕視地理課的偏向,這要從思想上來解決問題。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重要一環,是明確地理課在中學各課中應有的重要性(不是說地理課第一重要),以便在這個基礎上敎育學生自覺地學好地理。在 學期開始時,第一節課是一個重要關鍵。我曾在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中,向學生簡要地介紹了蘇聯史達林改造自然計劃,和共産主義建設的偉大工程,並且說明這些偉大工程的規劃,都與地理科學有著直接的關係。接著我又指出目前我們祖國的各項偉大建設,如治淮工程、營造防風林帶、鐵路選線計劃等,也是與科學的地理知識分不開的。下課以後,學生反映說:「過去我們將地理、曆史、語文三門功課,看作是同樣的「文科課程」,再也沒想到建設祖國還要應用科學的地理知識……」。這就說明學生已開始認識到在我們祖國建設的偉大過程中,地理是一門應用很廣的科學,開始扭轉了他們對地理課的不正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對地理科結合時事教育是這樣認識的。地理科(?)舆時事有關,但究竟不是時事講座、因此教學時只能適當地聯系時事,不能脫離課文當成時事去講。现在把我講東北六省時結合抗美援朝運動,貫澈愛國主義與國際主養思想教育的經過寫在這裡,供大家參攷。 關於東北六省的全面情况,在一册課本中是分爲三課來講的(即東北六省、東北的富源、東北的交通和工商業大城市)在備  相似文献   

18.
我於一九五二年九月參加工作。去年學期末,教研组讓我講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第六七兩章共十二節课,目的是通過講課的实践,進一步学習「中國革命史」,为今後講課打下良好基礎。在這一個月中由於教研組幫助的及時和細緻,自己主觀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教研组給我的任務。 (一)備課:我的備課過程有三個環節——準備、試講、聽課。1.準備:這是備課的主要环節,要求達到基本掌握講稿。我用的是教研組的統一講稿。我十分信任這份用集體力量寫出來的講稿,雖然它也有缺點,但總比我自己寫的要好。所以决定不在短時期內去作徒勞無益的寫稿工作,以便集中精力去掌握原有講稿。因為只有掌握了讲稿,才有可能用自己的語言正確地、從容不迫地講授,才容易使学生聽得懂,所以我紧抓住這一點,一切學習、思索,都圍繞着掌握講稿,特别是講稿中的主要問题。  相似文献   

19.
一 過去情況 我們這個學校在解放前是個很壞的私立學校,解放後經過初步整頓,特別是幾年來在各個社會改革運動中,在大家積極努力下,對學校進行了許多改革,取得相當大的成績,如師生政治覺悟大大提高,整個學校改變了解放前極端汙糟混亂的情況建立起秩序,教學工作也有所改進。但是由於學校過去的基礎較差,我們的思想政策水平又低,所以工作存在著許多的嚴重缺點和問題。當時在教學工作上,缺乏計劃性,有些教師不備課,有的教師把課本放在休息室裏,除了上課平時翻也不翻。課堂教學,存在著鬆懈的現象,教師現在還記得,那時的教學「簡直是放野馬,在課堂上講到那兒算那兒」。有的教師因為沒備課,時常在課堂上讀報,講通訊,還自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許多課程的教學進度沒完成,功課多半沒有留作業,不少教師不以為意。  相似文献   

20.
「敎育學講義」是蘇聯敎育專家崔可夫敎授在北京師範大學「敎育學」的講稿的中譯本。上册共三十二講,包括敎育學的總論部分,主要阐述敎育學的一般原理,如敎育學的內容和研究敎育學的方法,敎育的歷史性和階級性,共產主義敎育的目的和任務,新生一代的年齡特徵及其在共產主義敎育體系中的意義以及國民敎育制度等。這個講稿吸取了斯大林對语言學問題的指示以及蘇共第十九次黨代表大會以來蘇聯敎育科學的新成就,取材是比較新穎的;同時,這個講稿也是專家在我國和對我國學生講述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結合了中國的實際的。無疑的,它對於我國敎育工作者在掌握蘇維埃敎育學的一般原理,是有不少幫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