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举自公元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对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大规模考试的改革及其价值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科举作为科举考试中仅次于进士科的重要科目,自唐创立以来,延续一千二百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选拔出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武备人才。清代武科举集历代之大成,得人之广、影响之大均超过之前各个朝代。而进入近代以来,生命力顽强的武科举却在短短数十年内从历史的顶峰彻底跌入被永远废止的谷底。系统分析清代晚期武科举的变革历程,对当今军事人才选拔制度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举贡院:古代选拔人才的重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科举制保存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的遗迹遗物,是科举文物。科举贡院是古代科举的考场,是科举文物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建设科举贡院博物馆,保存和传承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教育文物,对于今天学校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器物、制度与文化多元混同历史要素,科举自隋炀帝于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丰富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大规模考试的改革及其价值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举是我国帝制时代的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自公元605年创设至1905年被废止,运行了1300余年。对于科举运行中暴露出的其在激励教学的同时又必定牵制教学,追求公平的同时不得不损失效率等问题的客观分析与审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选拔考试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公正评价教育选拔考试制度,科学地把握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以科举和高考为典型的大规模教育考试,代表国家意志对考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强大的控制功能.然而大规模教育考试毕竟是一门工具,不是目的,认识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这些控制功能,有利于我们恰当利用考试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以科举和高考为典型的大规模教育考试,代表国家意志对考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强大的控制功能。然而大规模教育考试毕竟是一门工具,不是目的,认识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这些控制功能,有利于我们恰当利用考试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5,(7):49-49
今年是中国废科举一百年。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很多重新检讨。正面的评价逐渐趋多。科举可能有很多缺点,但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科举制度选拔的多数还是有才能的人。比如,在中国完成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那些人,如蔡元培、严修、蒋梦麟、张寿镛等,都是有功名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科举制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适应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的,科举制的终结是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重新认识科举制,并不是主张恢复科举制,而是要还科举制的本来面目,还其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2005年标志着中国科举学的新纪元,科举学将成为一个长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科举考试初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历时千余年,长期占据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科举考试作为一项持续久远、体系完备、范型稳定的选拔治国贤能的制度,以其强大的社会功能,极其广泛的社会触角,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礼俗制度等产生了明显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延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也对周边国家和域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举制对促进东亚国家的封建化和考试制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近代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产生过积极影响,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充分认识这一点,有助于重新审视百年前的科举革废,更有助于进一步总结考试规律、推进当代考试理论与实践变革。  相似文献   

13.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断然废除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提前到来,引发了相应的社会危机,加上兴办学堂社会动员的失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弊病,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变革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弱化,最终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之先河,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参政,加强了皇权,是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取士任官制度。科举制不仅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庞大的“士”阶层,还使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对加强社会安定,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举之人才观、考试观及其现实影响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考试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是支配其考试活动的灵魂,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构成了当今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制度建设的传统文化资源。公选考试对科举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既有借取和继承,亦有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高升 《考试研究》2014,(4):61-68
在历时1300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始终存在舞弊与防弊的尖锐斗争。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可以分为考前舞弊、考试当中的现场舞弊和考后阅卷录取舞弊三大类。少数违规者的舞弊行径,不仅累及绝大多数清白士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挟持了整个科举考试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今天,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舞弊行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如高科技化、团伙化、职业化、内外勾结等。治理考试舞弊,需要多管齐下,使考生不想舞弊、不敢舞弊、不能舞弊、不需舞弊。在防范和打击舞弊的同时,还需科学处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的关系、考试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的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对唐代小说的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科举行卷之风导致唐代小说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盛行给唐代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士子人群构成唐代小说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造就的重文尚辞的文化风尚推动了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科举考试与现行领导干部考试成因及时代价值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领导干部考试是对科举考试符合规律的发展和创新,但存在性质、目的之本质差异,两者各有特定的产生原因和时代价值。科举考试根源于推行文官政治、建立国家共同政治信仰的社会发展需求,文教科技发展需求,历代官吏考选实践经验教训使然。科举考试的重要时代价值表现为:创立了以考试为人才甄选的模式;促进了封建王国共同政治信仰的建立、集权官僚政治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推动了文教事业繁荣发展;有效防止了"上下无才"之国患。领导干部公选考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领导干部甄选机制和提高治国行政效能的客观需求;促进民主统一,维护政局稳定,革新领导干部配置、竞争、鉴别、监督机制;拓宽领导干部甄选渠道;促进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发明。它不但提高了官员的职业素质,也满足了专制君主控制官员选拔的要求,并将儒家思想进一步规范化与制度化,使之成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创造了一个高效有序的官僚体系,从而完成了官僚政治大厦的构建。科举制度的存在与封建政治的命运紧密相联。当封建政治在唐宋时期处于蓬勃向上时,其所具有的政治活力和创造性也使得科举制度生命力洋溢;当封建政治在明清走向衰败时,其僵化腐朽也使得科举制度难逃厄运。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看待兴科举和废科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兴科举1300年,废科举已逾百年,然而,兴科举的利弊得失,废科举的功过是非,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些年似乎又成热点。掌握和运用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或许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基于这种认识,提出“历史地看待兴科举和废科举”,即从科举考试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和改革废除的全局的历史演变加以考量和评价,才能获得有益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