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凡作诗填词,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对此,古代诗人词家深得个中三昧,同是咏愁,不同诗人词家的技法各别,即便是采用同一技法,其具体表现也往往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古诗词常见的咏愁技法有:1.用形象说话,化虚为实,也就是使本来抽象不可  相似文献   

2.
李白和李贺同是唐代杰出诗人,其咏愁诗作都非常著名。但因二人的生活时代及自身命运的不同,其咏愁诗在气质、神韵、意境及审美趣味上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分析这些差异及其成因,并以之窥探诗人的创作个性与时代精神、文化背景及个人命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自古以来即为诗人所吟咏,不仅《诗经》开篇即赋雎鸠,而且历代的大诗人几乎都留下了咏鸟名句(如杜甫诗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词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等)。而另外一些人.也许才华并不见得怎样出众,但是因为咏鸟独到.使诗成为名诗.使人成为名人,被赐以带有相应鸟名的雅号载入史册。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张令仪是生活在康乾时期的一位重要女词人,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词作中充满了对于闺阁女性之"愁"的书写。其咏"愁"词主要可分为伤春悲秋的闲愁、怀人寄远的离愁、索居穷巷的苦愁、丧夫失子的哀愁、怜爱游子的心愁这五类,这些咏"愁"词的书写,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是较富有代表性的闺阁词。并且,在艺术表现上,张令仪几经品咂,将"愁"作各种意象的比拟,独具特色,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进程中,李清照可说是唯一专力吟咏花卉的词人。她的咏花词不但继承了前人咏物的传统,而且还有所突破,在咏花意识和咏花技法方面有自己的认识深度和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6.
蝉,在诗词中是一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人悲愁哀怨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情感符号。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首唐诗都是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虽旨趣迥异,然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蝉在诗中是种物候性意象负载着诗悲哀怨的情感验成为种  相似文献   

7.
罗璇 《文教资料》2012,(26):95-97
随着茶文化和词创作在宋代的繁荣发展,咏茶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正式登上文学舞台并逐渐兴盛,为后代茶词的创作开辟了道路。综观《全宋词》收录的70余首咏茶词,可以发现其审美形态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描摹物态,穷形尽相;二是融咏茶与艳情为一体;三是藉咏茶以抒怀言志。这三种审美形态贯穿在南北宋各个阶段的咏茶词创作中,且在表现技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0.
李红方 《考试周刊》2012,(48):23-24
在李清照词的作品中"愁"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情愁、家愁、国愁等几个方面对其词中之愁进行释读,从而进一步走近李清照,揭示其作品的精深博大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诗词是文艺作品的一部分,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诗人词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诗人词家笔下的诗词作品必须包含自己所处社会的时代气息。就当代诗人词家而言,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相似文献   

13.
最早背熟的一首词,是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就有些半懂不懂,上层楼就会有愁?就能够写愁?到底是什么引起词人如此愁绪呢?每当我自己登上家乡并不高的小山,除了有急迫的愿望在密密麻麻的楼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便是这些问题不停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而同时萦绕心头不去的那首《登鹳雀楼》读来的味道却是迥然不同。同样是登楼,为什么在不同的诗人这里却是有不同的情绪呢?楼上又有怎样的风景触动诗人敏感而细腻的神经呢?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笔下有许多内容上与"雨"相关的诗歌,这些咏雨诗既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雨的多姿多彩,又融注了诗人特有的感受、体验和情绪。这些情感的生发过程主要有三种情形:因雨而喜,对雨而愁以及值雨而赏。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都是将月亮融于内心情感之中。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恬淡宁静之关、乡思旅愁之关、悠闲旷达之关和忧患悲悯之美。透过这些朦胧的月色,我们思接千载,能隐约察觉到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相似文献   

16.
以认知隐喻映射理论为基础,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三类愁:离别相思之愁、伤春悲秋之愁和故园家国之愁,并对表现"愁"的意象(如楼、花、雨、雁等)进行认知隐喻解读。这些具体意象的部分特征映射到抽象的愁上,读者通过联想与感悟,更能体味出那些意象中所传达的相思愁、家国痛和飘零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人历来对"愁"描写甚多,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是把愁描写到绝佳。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前期是欢快美满、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后期是凄惨悲切、漂泊无依的"苦寂悲愁"。本文对《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分析,探究词人前后词风变化的原因,来寻找李清照内心不为人知的隐秘世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8.
程琴 《现代语文》2010,(6):39-40
"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唐末代皇帝李煜亡国被俘,短暂的一生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李煜词扭转了一代词风,开宋词先河。李词中写愁的句子感人尤深,千古流传,本文即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李煜词中"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相似文献   

20.
“愁情不断如春水”,人禀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面对时序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敏感而多情的诗人尤易产生愁绪。离情别怨,国恨家愁,如滚滚长江向诗人们奔涌而来,使他们写下了无数以水寄愁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