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孙海燕 《广西教育》2014,(13):116-11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说,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知能力,并在此能力基础上丰富、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融入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小柱 《考试周刊》2011,(25):230-230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可以表现美、创造美,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以兴趣为指向完成音乐教学。鉴于此,本文对"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波 《教育文汇》2010,(10):36-3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始终以"聆听"为主。聆听,可以使学生最直接地接触、认识、熟悉、积累音乐语言,为深度感知音律之美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学生聆听呢?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充满人性美和生活美的美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中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智慧,能够塑造学生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并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兴趣培养和学生主动参与及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发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地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玩、去实践!在玩中感受音乐,对音乐有所感悟,让学生乐学、爱学.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艺术殿堂里.  相似文献   

8.
音乐无处不在,它带给我们的是放松,是愉悦的心情,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然而,对于中学音乐的教学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带学生去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世界,享受音乐的美,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开启对音乐世界的神奇之门,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苗荣焕 《成才之路》2012,(18):31-31
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应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从而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开阔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除了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音乐课中音乐的自我迷失现象。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去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11.
谈文彬 《文教资料》2011,(16):100-101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浪潮中,一切都是"新"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实践。作者针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人教版)教学内容的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音乐教育专家紧扣新课程方向选择风格、流派、地域、体裁不同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以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但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异疑,他们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以满足感观需求,从而对音乐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个性鲜明的教授对象,应该做优秀的"厨师",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这桌丰盛的菜肴进行配菜,为学生奉上一道美味的"艺术大餐"。  相似文献   

12.
陈赛凤 《考试周刊》2014,(64):188-189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类,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基本理念要求是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这个珍贵的内核——美,除了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外,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音乐本身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音乐课一定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作品、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多重音乐感知力获得的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为适应跨文化交流、发展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获得多重音乐感知能力的基本模式,以期达到学生获得多重音乐"立美、审美"内在感知力与表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肖静 《考试周刊》2011,(16):221-22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由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孙英锋 《考试周刊》2011,(38):219-220
作为一名农村的音乐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参与"这一环节使音乐课堂变得勃勃生机、兴趣盎然。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增强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提升能力、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枯燥地讲授音乐知识,机械地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学生便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感受到音乐美的意义与价值,又学到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呢?  相似文献   

18.
金凤 《考试周刊》2011,(7):227-228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和表现美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要突出学科特点,处处体现音乐美,让美伴随学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大面积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氛围中,若想让音乐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彭雪莲 《考试周刊》2010,(36):230-231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下面,我谈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