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不懈求知的乐园、思维碰撞的天地、培育才智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提出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散性思维训练,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设置情境、搭建平台、形象思维、课堂评价等多样化的途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教学应将侧重点放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这个问题上,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师可通过各种多样化的途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验有趣的做题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为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归纳,才能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课前引导、课中活动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大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就要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受习惯势力的羁绊,大胆质疑,引导探索,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要有了探索的兴趣,就会开动脑筋,寻求多种答案;“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使创新思维不断得到深化与提高。要懂得适时放弃与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狭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及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应着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思辨性思维体现在议论文写作中表现为多角度的发散思考,如“假想命题”“自我体悟”“‘八看’过海”“多学科融合”“循环意识”等。这些角度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提升思维质量,写出有辩证思维、能体现才情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并且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使教学变成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学会探寻问题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理顺数量关系,扩充感知,让学生的思维更缜密;引导学生观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使学习灵感涌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数量关系,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深度参与、探究、交流与表达,并创设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自由的思考.通过设置项目化作业,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将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向纵深,真正实现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吴小霞 《广西教育》2009,(21):79-80
中等职业会计教学遵循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的原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思考,展开学生思维、教师思维,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将知识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提问是创新之始,那么有效提问就是开启学生创新路的思维之窗。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思考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思维的拓展与训练。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的良好平台,在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数学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要顺势引导,教给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甚至是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数学变得有味、有趣.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是指引学生发展的引擎。学生的语文思维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也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引导,驱动学生思考,不断升华学生的语文思维。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并且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使教学变成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数学思维的发生和发展循序渐进,都要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三个阶段;同时,教材、练习等材料均遵循"有序"的原则。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有序性,应当抓准学生的思维增长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回答及进行各种练习培养。  相似文献   

16.
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把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思维的特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注重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思维引导的过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而高中物理“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直觉与形象、推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由此,本文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让高中学生“科学思维”得到发展、得到促进。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主体的细致体察和全心关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尊重经验,把握思维起点;思考为本,激发思维动力;关注差异,利用思维弹性;敢于标新,呵护思维自由。如此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因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往往局限于"事物和现象"的表面特征,缺少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从而阻碍其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的脚步,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此时需要教师在教学难点、关键处运用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把学生带出思维的低谷。  相似文献   

20.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解题能力,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