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出版理论工作是深化出版改革和繁荣出版事业的需要。出版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我国出版业已基本上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这一转变向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出版业面向具有竞争机制的图书市场,逐步走向自我约束、完善和发展的道路。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理论上的自觉性十分重要,只有深刻地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出版业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地位,人们才能有效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将改革引向深入,推动出版业逐步走向繁荣。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理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2.
每月视点     
观察柳斌杰:中国出版业的十年发展将实现三大转变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9月28日在会见威科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南希·麦金斯基一行时强调,中国出版业将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三大转变,总的目标不仅是出版大国,更要成为出版强国。一是从以纸质出版为主的传统出版方式向以数字出版为主的现代出版方式转变;二是从阅读形式和内容的简单、狭窄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品种数量将越来越多,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的需求;三是由国内一个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如果这三个转变顺利实现,中国出版的面貌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出版业实现阶段性转移。完成这一任务。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出版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对这项工作必须有新的认识,新的办法.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于友先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对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出版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所以提出这一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它既是解决出版体制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规模经营程度的需要,也是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多种媒体综合经营能力,有效迎接国外出版资本扩张的挑战,增强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由于调整结构是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最重要、最艰巨的课题,要真正解决这一课题,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对整个出版业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把新时期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必须加强出版队伍建设,而加强新时期出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出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伟大实践中做出贡献,推动新时期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总结改革开放50年来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篇大文章。改革给出版业带来六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解放思想转变了工作思路;二是改革开放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三是创新体制营造了新的市场机制;四是实现了政府从办出版向管出版的转变;五是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出版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为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增添了百倍信心和十足底气。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断建强新时代出版业,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出版相较于传统的出版而言,在概念上已经得到了丰富和延伸。现代的出版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出版,而是转变为以全版权IP运营为辐射的综合出版。版权运营是实现版权价值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式,它的出现无疑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既拓展了出版业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出版业运营模式的全新变革。而负责全版权IP运营的出版人才一定是决定出版社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谈传统出版业应对网络出版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出版是当前出版业非常关注的话题。尽管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但谈到网络出版 ,多数人已不再将其单纯看作一种出版活动或出版形式。本文中笔者约定 ,网络出版即出版工作的网络化 ,其主要思想为 ,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将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销售和服务等环节 ,探索通过多种媒体实现内容出版。网络出版体现了出版的立体化发展 ,它有利于出版业发展电子商务 ,有利于出版业适应新的出版竞争 ,有利于出版业改变出版技术和流程模式 ,有利于出版业实现出版目的多元化 ,有利于出版业满足人们新的阅…  相似文献   

10.
浅议图书编辑过程中策划与文编的有限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包括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和对稿件的加工整理等内容。近几年来,一些出版社把这些工作分为两个部分,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即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他们协作完成上述任务。这一做法顺应了出版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给出版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关于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于友先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对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出版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所以提出这一重要课题,既是解决出版体制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规模经营程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发展数字出版,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发展的既定方向.用数字技术催生并形成高科技支持的复合出版系统,用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整体水平,是加快实现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出版企业信息管理方法及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来说是个全新的时代,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化的转变已处在十字路口。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和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出版业必须作出敏捷、积极的反应,应用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出版业务与出版流程管理计算机化、经营决策科学化。这个任务对于出版社来说是艰巨的。现代出版活动表明,出版业的不断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和推动。面对国际和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强劲走势,出版业应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大数字化、网络化的力度,才能实现出版业生产力的跨跃式发展。加强内…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要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谋划新作为。从大文化、大出版的角度,从企业和业务两个层面,重塑角色,转型发展。出版企业着力从读者经营、全媒体经营、品牌经营三方面入手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图书编辑者要向内容资源整合生产经营者转型,努力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出版》2010,(5):11-13
问:您提出要把刚刚下水的“小舢板”变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鼓励出版业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并购。在出版业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后,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新的紧迫目标,出版业下一步怎么走?总署对此还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略论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关于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对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出版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作指导,结合出版业实际,剖析。出版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缘由,并提出结构调整的思路,这对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推进出版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晓堂 《编辑学报》2018,30(3):251-252
知识付费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转型中要突破传统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知识服务中探索知识付费模式;参照出版业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成功案例探讨出版业尤其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及知识付费模式,并指出实现知识付费的条件;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依照互联网的用户特点实现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将成为科技期刊新的盈利模式,并将成为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一百年历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国内外格局重大变化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业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迎接新的发展格局,助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出版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出版产业体系就成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加快出版业转换经营机制步伐胡梦文新闻出版署提出,出版工作要由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转移,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移。这三个转移,勾画了今后一个时期出版工作的发展趋势。要实现出版战略转移,就必须加快出版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正视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出版产业化发展成为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出版业还没有真正进入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因此,要实现出版产业化,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确定出版业的性质,是实现出版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版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性质的认识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把出版业当作舆论阵地,是行政的附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改革不断深化。首先,它从单纯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其次,管理向科学化转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