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与魏晋风流相比较,陶渊明在为人行事、饮酒等方面体现出一种节制和适度,这是一种与魏晋风流不同的人生风流。陶渊明的思想少有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多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独特言行是个性率真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魏晋风流人物刻意追求的风流,没有魏晋风流的传播力,却有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3.
柳永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词客,又是苦游于宦海的颠簸士子。他的词创作和从政之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乐章集》中部分词就是其从政之路的写照。本文从柳永词作与其从政之路联系的角度上,论述了柳永在“狂荡”背后那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积极于事功。  相似文献   

4.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4,19(1):75-76
魏晋时期社会长期动荡,释道两家思想盛行天下。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传统礼教受到了严重冲击,出现了以玄言、清谈为特色的魏晋风流。“啸”就是魏晋风流及魏晋士人心态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黄凤玲 《双语学习》2007,(4M):103-104,106
《世说新语》记录魏晋士人任情风流,自是世人皆晓,而本文试图从中找寻一新角度,以透视中国女性于魏晋时家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魏晋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卓立于中国历史长河的魏晋风流。“言为心声”,《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对话便直露了魏晋士人的心声,彰显了魏晋风流,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提到唐代,会使人想起盛唐气象;说到魏晋这个艺术的时代,不能不提及的是特色鲜明的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或者又可以称为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士人的精神特质和言行风范的概括。《世说新语》以记载魏晋士人的言行逸事为主,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表现了魏晋风流。《世说新语》分类记事,篇幅短小,由南朝刘义庆编撰,是志人小说中成就最高和影响最大的一部。虽然叙事简单,…  相似文献   

8.
时代之梦     
[点评]文章材料丰富,信手拈来,写出了魏晋时代的特点和魏晋名士的风流,很有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9.
东坡词与魏晋风流关系至为密切。东坡词写到的魏晋人物,以陶渊明最为引人注目,另外还有孔融、刘伶、谢安、王羲之、谢灵运等等。东坡词用魏晋典故极为广泛,究其意蕴,既包含陶渊明归隐的思想,也饱含多情的风流,以及旷达的豪情。魏晋风流成为东坡词独特艺术韵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来源之一。苏轼之所以成为完成词的比较充分的“士大夫化”的第一人,与他对魏晋风流的自然汲纳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啸竹     
啸竹始于魏晋竹林七贤,王徽之时达到高潮,唐宋还有发展。啸竹不仅在竹林场域中创造特殊的音乐享受,也在竹我的相对中将竹脱俗的气质、高洁的品性化作魏晋风流。啸竹在世界化中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11.
传统题材的送别诗在唐代繁荣以前,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历程:先秦《诗经》中《燕燕》、《渭阳》离情别景的描摹以及"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官场饯别,堪称送别诗的滥觞.魏晋时期随着送别诗诗题及类别的出现,送别诗才真正建构起来.降至南北朝时期,文人有意识地将送别诗从其它诗类中独立出来,再加上当时山水诗的盛行以及诗人注重吟咏性情的特点,带动送别诗中的写景技巧,以及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从而使送别诗无论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情。张华是西晋时期的名士,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世说新语》有关张华的条目进行分析,指出在魏晋时期人物的品评标准发生了变化;学术从经学流变到玄学;士人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士庶矛盾中掺杂着南北矛盾。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思想解放时期,当时女性的地位貌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从女性贞节观方面将魏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之前的秦汉时期及之后的隋唐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魏晋时期女性地位并没有什么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唐长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之一,所著三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被公认为代表新中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编论集几乎涉及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所有重要方面,不仅得出一系列极富开创性和启迪性的新结论,被广为称引,而且开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新课题,惠及后学.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辞格渊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演进到初唐时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至盛唐时代,则又踵继有了新发展。与两汉魏晋以及南北朝、初唐时代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浙东唐诗之路与政治结缘很深,主要是官府官员的倡导鼓励并付诸行动,特别是皇帝爱好、态度、立场和朝廷的施政方针,在网罗文人,吸引士子行为流向上发挥了诱导、推动作用。同时浙东宗教在吸引文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宗教是受政治“调控”的。两者综合乃成唐诗之路之政治因素。客观上是有利于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昌盛的。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