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利锋  陈蕾 《今日教育》2007,(11S):42-42
“老师,他把衣服绳系在椅子上,说是要自杀,谁知衣服绳解不下来了。”周磊的同桌解释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NO.1两次自杀的女孩 小昭第二次自杀了。她爸爸请我去做危机干预。 小昭第一次自杀是在两个月前。割腕。幸亏发现得早。问及自杀的原因,原来是她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更有效率,结果却受到了老师的挖苦,同学们也在一边附和着嘲讽。回到家,小昭向父母倾诉心中不快,他们却不以为意,只是要她按着老师的要求做。别想什么鬼...  相似文献   

3.
寻找着眼点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寻找人生着眼点的故事。有个年轻人因为犯罪被判终身监禁,顿时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准备自杀前,他寻思自己活了20多年,有没有人说过一句赞赏自己的话。他想,只要找到一句,就要为这一句话而活下去。他搜肠刮肚、仔细回忆,终于找到了半句,那是上初中时美术老师对他讲的。当他将一幅涂鸦作品交给老师时,老师说:“画得实在太糟了,不过,色彩倒还挺鲜艳漂亮。”没想到,10多年过去了,这半句赞语竟成了他人生的“最佳着眼点”。有了这一点,他的心灵才没有彻底“失明”,才产生了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在心理学校接待了一位母亲,她充满焦虑和不解地跟我讲了刚刚发生的事(孩子的爸爸一直在旁边默默地坐着):“真没想到!前两天,我刚上初一的儿子打开煤气要自杀! 差一点儿,幸亏他后来又关上了。那天我下班回家,孩子正在屋里哭。他告诉我,老师又批评他了!他在班里就忍不住哭了,后来借日上厕所就回了家,在家越想越难受,就打开了煤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话着没意思。 “我想不明白;我们这么好的家庭,吃穿条件都要比一般的家庭好,我们把整个的精力都投到他身上了,他怎么会活着没意思? “在自杀的前一段时间,他就为…  相似文献   

5.
最近,频繁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几起大学生杀人和自杀事件,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尤其是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他曾经是父母眼中的懂事儿子,是亲戚乡邻们称赞的聪明孩子,是老师们认可的优秀学生,可他从小就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可以说很早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一名黎巴嫩少年的自杀事件引起人们的恐慌,担心绝望的年轻人因所崇拜的摇滚歌星之死引起的自杀浪潮。今年5月底,16岁的穆万费克·什雷夫在卧室用父亲的手枪自杀身亡。而他的老师以前一直认为他是个“无忧无虑的优秀生”。调查表明,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什雷夫是美国歌星  相似文献   

7.
郭向阳 《中华家教》2013,(Z1):70-71
小枫是一个有点内向、拘谨的初中生,平时不怎么说话,和同学相处也还说得过去,不会违纪捣乱,成绩也很一般。这样一个孩子往往属于那种不引人注意的角色,可是,最近再次听到了他自杀的消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自杀了,前两次多亏老师发现得及时都有惊无险,这一次好像伤得挺重……  相似文献   

8.
安耀辉老师的《蒙毅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0期)一文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页的表述“逼令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蒙毅自杀”.理解为“教材认为蒙毅是自杀而死”,应该说安文结合《史记》记载,考证蒙毅不是自杀而死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安文误解了教材表述,教材说“逼令蒙毅自杀...  相似文献   

9.
案例呈现 高考结束十多天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听起来电话那一端家长非常着急:“徐老师,你无论如何都要救救我的孩子!孩子说他已经得艾滋病了,现在一天到晚窝在家里,饭不吃,觉不睡,口口声声说不活了,要自杀……”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一博导跳楼自杀!”这是发生在今年6月28日的宗老师跳楼自杀的事件,整个的事件原因还在调查当中.但从学校师生的反馈看来,自杀当事人的心理感受是外人无法理解的!过去我们常听说许多学生自杀的事件.而很少发生老师自杀事件,相信这一事件对现职教师的冲击不小,也让现在的老师心有戚戚焉!在第22个教师节来到之际.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探讨他们心理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否则这样的悲剧还会在校园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不自杀协议,是咨询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与来访者共同签订的关于来访者在生活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不采取自杀自残等消极应对方式,而是主动向咨询师或心理辅导老师求助的一种心理问题处理方式和方法的协议.针对中学生自杀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一种新的自杀干预策略——不自杀协议在中学自杀防治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自杀协议在中学生自杀干预中的应用,对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自杀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老师这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李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说谎、偷钱、泡网吧。家里人拿他无可奈何,绝望的妈妈甚至打算带着他一起自杀,李老师却没有放弃。她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了"热线电话",每天都会算好孩子到家的时间,给他打电话问候是否平安。同时还会估计他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电话里为他解惑答疑。遇到休息日,还会和孩子商定好一天的安排。慢慢地,孩子懂事多了,而且把李老师当做了他的知心朋友。有一次,妈妈冤枉了他,他委屈得哭着向李老师"告状"。就这样,在李老师关爱与教育下,一个濒临辍学的孩子回归了校园,李老师也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小枫是一个有点内向、拘谨的初中生,平时不怎么说话,和同学相处也还说得过去,不会违纪捣乱,成绩也很一般.这样一个孩子往往属于那种不引人注意的角色,可是,最近再次听到了他自杀的消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自杀了,前两次多亏老师发现得及时都有惊无险,这一次好像伤得挺重……  相似文献   

14.
热爱生命     
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近两年,媒体也不时报道青少年自杀的事例。山东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与同桌发生了矛盾,老师对两人进行了批评,并打了他两耳光,小学生跑回家后就服敌敌畏而死;成都一名初二级学生因为3天没交作业,老师通知他的家长到学校,他由此产生了思想压力,于是在家悬梁自尽;广东一名初三男生向同学借了一台游戏机,爸爸发现后把它藏了起来。当晚,妈妈让他早点休息,并说明天爸爸会把游戏机还给他的。但在夜里,男孩上吊自杀了,他留下遗书:“………  相似文献   

15.
在全社会都在高调呼吁赏识教育的今天,重提批评教育似乎非常不合时宜。翻开报纸杂志,学生因迟到、未完成作业、与同学争执等小事受到老师批评后,随即自杀的新闻报道已屡见不鲜。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老师批评学生自杀”的条目,竟得到760条之多的相关讯息。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批评真的是已经成为洪水猛兽。教育是否应该像山东某学校那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还经常听说某某学生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放学不按时回家等现象,也耳闻某某学校的学生向老师身上甩墨水或给老师起绰号被老师批评后自杀的情况,而学生逃避值日、往地上乱扔杂物、破坏公物的现象更是多见。这些现象说明学生们存在着严重的自私心理,缺乏责任感,缺乏对生命的理解、对爱心的感悟、对他人的包容。  相似文献   

17.
无声的呐喊     
滕朝阳 《教育》2011,(19):11
6月15日清晨,陕西蓝田10岁的小学生小南(化名)喝剧毒农药敌敌畏身亡。自杀前,他对母亲说:"我不想上学,我作业没写完,害怕老师打我。"他的母亲樊女士并没有在意。悲剧于是便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无声的呐喊     
滕朝阳 《教育》2011,(7):11-11
6月15日清晨,陕西蓝田10岁的小学生小南(化名)喝剧毒农药敌敌畏身亡。自杀前,他对母亲说:“我不想上学,我作业没写完,害怕老师打我。”他的母亲樊女士并没有在意。悲剧于是便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我和母亲     
打工生活的酸甜苦辣谁人知,打工族的快乐和忧愁哪儿诉?本刊将为“打工族”栏目提供一席之地,让打工族描述自己的深刻阅历、倾诉自己至诚的心声,也让世人更多地了解打工族,助打工族创造事业和生活的辉煌。我们企盼打工者的积极参与。本期请看来自广东东莞市渝利精密实业有限公司的两位外来妹的诉说——  相似文献   

20.
我的老师     
我上二年级。他发现了我是怎样一个人:一个真诚的爱编故事的人,高高兴兴的自杀者。我功课学不会,作业不做,准备的理由却越来越有创造性。对我的这种能力,法语老师无疑十分惊讶,他就决定免掉我的论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