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内化为科技型人才本身的因子,影响着科技型人才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当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内,有利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可为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的正负影响,以便消减其负面影响,提升其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PCA和TOPSIS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在建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首先采用PCA对我国若干个城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指标数据实现高维变量空间的降维处理,然后对降维处理后的数据使用TOPSIS方法,根据主成分要素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将被评价城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按主成分要素的理想解近似度进行排序评价.实证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为城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二者进行了测度,利用SPSS软件对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八大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强相关性;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八大特征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对激发科技型人才的创新力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结构差异以及核心区域确定受广大学者广泛关注。鉴于此,以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人才聚集空间结构差异的作用机理,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方法验证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相关性,确定出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存在显著空间相关关系,同时,人才聚集程度由东向西逐步递减;(2)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分布存在层级结构,但由于人才聚集的外部性使得层级内部成员打破了传统地理距离限制;(3)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在各层级中的分布逐年趋于稳定。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特征基础上,从科技型人才知识差异和知识特性两个纬度构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类型;通过比较不同知识转移路径的优劣,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下不同知识类型在个体间及个体与团体间的不同转移路径,提出了强化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转移路径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蓝色经济区为对象,构建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地市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要素的聚类分析认为,人才规模、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三大关键成功要素,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人才规模达到并超过一定规模,三大关键成功要素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才聚集的八个方面,使人才聚集效应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波浪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评判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才聚集效应的新角度入手,在给出人才聚集效应的相关概念、特征后,分析影响人才聚集环境的因素,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了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青岛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进行评价。从有利于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角度提出几点优化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影响了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的功能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激励,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集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用不上人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集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建议通过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流动政策、营造良好的生活社会文化环境、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及华人人才群体等人才集聚措施,从而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现代企业在识人、育人与用人三大环节中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蔡慧 《科教文汇》2012,(10):122-122,128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是建设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也是现代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立足点,因此对于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从我国传统理论的历史、特色以及如何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现代转换方面对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现代价值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文化课程体系由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课程及活动组成,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尝试。该体系的构建要求学校在素材遴选、课程设置、具体实施、质控监督等核心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部门间要协同配合,教师要拥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学生要具备勤奋积极的求知态度和实践热情,各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起到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结合熵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相关理论,以山西省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人才聚集预警的指标体系,建立人才聚集预警熵权可拓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3年的人才预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人才聚集处于中度预警状态,制度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的推动作用促进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度呈现转好的局面,文化生态因子和教育生态因子阻碍了人才聚集的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向低等级转移的趋势。为防止山西人才聚集的非经济现象更加突出提供理论依据,为山西省人才聚集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郑伟丽 《科教文汇》2012,(20):95-9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书法教学、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等方式,努力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叶瑜 《科教文汇》2011,(4):123-123,132
中国传统符号的内容很多,怎么在现在的设计中做到古为今用,需要对中国传统符号的精髓彻底消化和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