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在辽河和大洋河入海口左右,地势低洼,生长着大片的芦苇。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盛京工部就对辽河两岸的苇塘进行管理和抽税;光绪初年,柳条边东放垦,又由东边道负责对大洋河两岸苇塘进行管理和抽税;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各地荒原的全面开放,盛京沿海苇塘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3.
对于苗疆的治理,清代国家的政策发生了从武力征服到推行教化的变化,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官学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一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对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官办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经费的来源的考察,可知官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清代国家“一道同风”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恰好正是该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濡化的制度性诱因。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被清朝皇帝实行封禁政策加以特殊保护。但有清一代,长白山地区的各族移民活动却不断发生,人数众多,有力地促进了长白山地区的政治发展、经济开发及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5.
清代盛京围场是为清廷各坛庙祭祀大典提供以鹿为主的牺牲,为以皇室为中心的贵族供给日常所需各种鹿类品的场所。盛京围场的贡鹿制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大阶段,从初无完备定额过渡到定额、定制阶段,终成定制阶段.而定制时期又经历了五阶段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侗族地区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书院的发展对汉文化在侗族地区的传播,对培养人才、促进侗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清代侗族地区的书院教育独具特色,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并进而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展示其民族文化,这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课题.当前,振兴西部的关键就是文化教育观念的转变.贵州古代教育的发展是在中原文化与贵州本土文化日益契舍、融洽发展的结果.重视黔东南的教育发展,对提升科教兴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清代奉天地区私塾发展概况及教育内容,探究私塾作为封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受教育群体、提高群体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政策的制定围绕特定的教育宗旨,教育宗旨的提出反映特定的社会环境。清末,中国边疆危机严重,领土不断遭蚕食,西方社会思潮伴随列强的坚船利炮一并冲击着传统的东方社会。面对内忧外困的社会危局,教育革新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在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及相关政策指导,奉天近代教育迅速发展。但各种文献中关于奉天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记述较略。本文通过介绍奉天海城地区近代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分析政府教育政策对地方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小说界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对《盛京时报》所刊载的小说作品的梳理,并结合当时的小说理论文章,指出晚清时期《盛京时报》所刊载的31篇小说一直受到忽视,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而且在晚清东北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小说创作既有落后于全国大形势的一面,又因其自身社会特点而表现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小生产者粮食储备也极其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微弱,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在清代,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水旱灾害面前,政府和人民如何应对;这些救灾措施在当时所取得的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对于今人而言有何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新疆大兴屯田,农业发展卓有成效,农事诗就是这一情况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反映。清代西域农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描绘的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农业生产条件、农作制度、生产过程、粮赋征收与调运、农业物产和农业贸易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清代新疆农业诗史。这些诗歌多为诗人亲见、亲历创作,写实成分较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但可以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补充了很多史籍所未提供的历史资料,对于清代新疆农业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赣南烟草于明末自福建传入。清康熙、乾隆后,烟草生产得以迅猛发展,成为赣南民众的生计所系和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清代赣南烟草生产的发展,既与官方政策的变动、民风习俗的变迁以及赣南的地理条件有关,更与市场的巨大需求、烟草的高额利润回报以及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滇东北地区(昭通地区、曲靖地区、昆明市的东川区及寻甸县)学校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清王朝在这一地区大力兴办书院、义学,培养了很多本地人才,改变了这一地区的风俗习惯,提高了昭通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边疆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推动了昭通地区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本地区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初年,由于大规模地向中原移民,东北南部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然环境很长时间保持一种原始状态。但是,随着移民的进入,东北南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先是柳条边以南,接着是热河蒙地,再接着是鸭绿江西和大围场,随着土地接连被开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人不得不离开这里。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