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秦统一后,李斯辅佐秦始皇,为健全和巩固封建性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可见,司马迁对李斯的历史功绩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李斯的业绩与秦始皇相始终,在除旧布新的激烈斗争中,李斯所表现的卓越政治远见和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才能,为秦始皇肯定和支持,秦始皇的建树和李斯的政治活动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为达“不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而西向说秦,作了吕不韦的舍人,成为秦的客卿。秦王十年“大索逐客”,李斯当然也在被逐之列。李斯早“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于是西向说秦,想主事秦国,建功立业,摆脱卑贱穷困之位。如被逐,他将何以建功?因此李斯是极不情愿被逐,乃上《谏逐客书》,希望秦王留客以达到留己的目的。秦王之所以看到此谏书后高兴地被说服,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这要归功于李斯的这篇谏书写得好,该文迎合了秦王的心理(引号内引自《史记》)。 纵观这篇谏书,李斯论证秦王“逐客之非”的问题,论证的过程严密有序,从维护秦王朝利益来看,显示其远大的政治眼光。李斯为客卿,面对秦王的逐客之举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也是涉及到自己的何去何从问题,在谏书的开头就以政治家的眼光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逐客是错误的举动,这可谓是观点鲜明,没有一点乞求秦王留客的媚态。  相似文献   

3.
学过历史的同志,对李斯的名字是不陌生的,他一生中许多活动都与秦王朝的兴建和衰亡有密切关系。历代秦史的研究者们对该历史人物褒贬不一,评价各异,尤以对他在秦统一前后政治上、文化上的所作所为,誉毁悬殊,争议颇大。本文试在前人论著的基础上,简要地谈谈李斯其人在秦统一前后的历史作用。李斯(前281——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出生于“闾巷布衣”之家,年轻时做过管理文书的“郡小吏”,因不满自己“卑贱穷困”的社会地位,弃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他虽然在学术上对荀卿有所继承,“然旨趣与苟卿大异”,在思想体系上不尽相同。当时,七国争霸,战争不断。在七雄中,魏、韩、燕、齐、赵等诸侯国相继衰落。楚国虽大,也  相似文献   

4.
1 .李斯由楚入秦 ,并未有背叛楚国之嫌 ,而是当时极为普遍的“士无定主”社会风气的体现 ,而李斯入秦 ,正是李斯不甘没世无闻 ,积极建功立业 ,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进取之举 ;2 .李斯也并未背弃荀子的学说 ,而是对荀子之“帝王之术”在结合秦具体实际后的发扬光大 ,从实践上发展完善和印证了老师的理论学说 ,李斯的成就 ,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荀子学说的胜利 ;3.李斯对韩非的所做所为 ,是与其统一六国的方略相一致的 ,是李斯以国家利益为重 ,以统一天下的重任为己任的不得已之举 ;4 .“焚书坑儒”、反对分封、推行郡县制 ,实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统一也是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的 ,是封建社会思想统治的需要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李斯为迎合始皇专制独裁的心理使然 ;5.李斯上书申辩 ,合情合理 ,无贪臣下之功之嫌 ;6 .李斯之死 ,是政治斗争失利的必然结果 ,并非罪有应得 ,或物极必反的规律使然 ,对李斯这样一个终生投身于政治的政治家来讲 ,死于政治斗争 ,是死得其所 ,亦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5.
说“布衣”     
秦丞相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抉于此。”李斯的语,是在寿宴上讲的,于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流露出自警之意。蜀丞相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这是诸葛亮在出师伐魂时,向后主刘禅上表所说的一段话,表现了他谦逊和自勉。  相似文献   

6.
论李斯     
李斯生于约公元前二八0年,死于公元前二0八年。关于他的出身,史无记载,其家世源流不传,这可能正是他出身低微的缘故,后来他自称“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当非贵族。但其年少时能为乡小吏,且能往兰陵“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以及临终前怀念起往昔“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情景,说明李斯在入秦出仕前过的是小地主生活。  相似文献   

7.
试论秦王朝郡县与分封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国家,但此后在秦统治集团内部却在坚持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的问题上,相继爆发了两次论争。这一论争的结果,不仅确立了秦王朝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而且给予其后各封建王朝以深远的影响,因而它作为我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历来为史学者所重视。自“批林批孔”以来,“四人帮”为篡党夺权而大搞“影射史学”的过程中,也别有用心地抓住这个问题大作文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秦刻石的文字和铭文内容为李斯所作,但从史料来看,李斯作小篆和李斯作刻石都是一个逐渐附会的过程,李斯作为秦刻石作者的身份,应当为后人建构而成。秦刻石真正的作者或为秦朝儒生博士官。秦刻石所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是战国秦汉变革之际的文化整合在秦朝统治思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代的反动派一样,都咒骂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暴政”.“焚书坑儒”真是这样的一件坏事吗?只要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分析,就会看清“焚书坑儒”的实质是什么,也会知道林彪之流大骂“焚书坑儒”的目的何在了.(一)“焚书坑儒”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儒家和法家的剧烈争论——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引起的.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实行郡县制;儒家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坚持恢复分封制.公元前二一三年,儒家淳于越在秦始皇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大肆攻击郡县制,叫嚷:如不恢复奴隶制之古,就不能长久统治下去!已升为丞相的法家李斯当即奋起批驳淳于越的谬论,并揭露反动儒生以办“私学”为名,结党营私,制  相似文献   

10.
李斯在私学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统一文字.编写识字教材《仓颉篇》。李斯的雄才大略受益于私学.但从维护统治者利益出发,作为重要决策人物的李斯却向秦始皇建议禁止一切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成为秦王朝的一项基本文化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李斯论     
李斯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积极协助秦始皇制定并推行了一条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正确路线,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历代反动派在恶毒攻击秦始皇的同时,都无一铡外地诽谤他的得力助手李斯。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李斯的历史功绩,认真分析李斯执行法家路线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露林彪反党集团尊儒反法的罪恶目的,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反复辟斗争。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的战争,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和农、工、商业发展的趋向,秦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代替腐朽的奴隶制的社会剧变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在各诸侯国掌握了政权,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而且相互间频繁地进行着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统一的兼并战争。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能够相互抗衡的,除齐国外只有秦、楚两国。“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两国都有统一六国的可能。结果秦国统一了六国,楚国灭亡了。强大的楚国为什么灭亡?回顾其历史教训,对我们今天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二二一年,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是到了公元前二○九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便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起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两千多年来,反动统治阶级利用孔孟之徒的謬说歪曲成是由于秦始皇实行“暴政”。在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今天,正确认识秦王朝建立后面临的阶级矛盾,认识赵高篡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对于了解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识破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狰狞面目,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布衣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  相似文献   

17.
李斯的政治思想是在“得时无怠”的时空截面和厚今薄古的时间流程中完成的。“得时无怠”是对当下的时间片断的重视和把握;薄古厚今是“得时无怠”从纵向的时间过程中逻辑地发展出的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李斯明确地反对“师古”,倡导因时制宜,师法后王。这种时间观和政治理念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促成了李斯在政治上的业绩,另一方面又为秦王朝的覆亡和李斯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李斯简论     
在秦王朝的历史舞台上,李斯是一位具有两面性的人物。他从布衣而官至丞相,参与了秦王赢政在统一前后的重大决策,以后又追随秦二世胡亥,助纣为虐,最后又被谗腰斩,在这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其功过究竟如何,历来众说纷云,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的功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9.
法家思想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国到东汉末期 ,封建国家经历了由分裂到统一而又走向分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对于采用何种思想策略来富国强兵 ,进而完成和巩固统一 ,使国家长治久安 ,作了果敢的尝试。在这种形势下 ,诸子学说粉墨登场。其中法家思想更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这过程中法家思想是如何实践 ,这实践又给我们何种启示呢 ?下面从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就这问题来阐述笔者的粗浅看法。一、战国时期经历着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 ,富国强兵 ,进而统一天下乃诸侯所求 ,时代之需。为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和实现统一 ,各诸侯国国君经悉…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以先进的法家思想为武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用革命的暴力同奴隶主贵族势力以及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尊儒反法思潮的影响,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被歪曲、颠倒。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学习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