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1685年秋,康熙微服在江南察访。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另一面画的是“秋江垂钓图”。一日,有臣来报,沙俄侵略者背信弃义,第二次大举进犯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了雅克萨城,他们还狂叫要占领山海关。面对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康熙帝彻夜难眠。  相似文献   

2.
3.
4.
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在诗人的笔下,却能铺排出多姿多彩、兴味盎然的“一字诗”。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为难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苏大学士无奈,只得应允。只…  相似文献   

5.
“一”是最普通的数字,古往今来,许多人在诗文中将“一”字运用得十分巧妙和别致,给诗文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乾隆下江南时,在焦山北极阁凭栏饮茶,回味自己新近诗作《驻焦山》中“回銮得趁一时尖,纵骑偷消十里遥”,“十”和“一”对仗工整。他忽灵机一动,回头对侍立在身后的纪昀说:“我要你即景吟七言绝句一首,在四句诗中包括十个一字。这时,窗外细雨霏霏,长江上的景物尽隐没在烟雨之中,望见的只有山下泊着的一只小船,有一披蓑戴笠的老人,执竿垂钓。纪昀略一思索,立即吟道:“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老翁一钓钩。”乾隆点头表示赞许。可是纪昀对下面的两句诗,想了许多,却嵌不进五个一字,急得满头是汗。这使乾隆喜悦非常,他拍着桌案,笑哈哈说:“这回你也…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析了白居易辞官回洛阳、诗友们送别时所作的"一字至七字诗",从而探讨其艺术功能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只要,只要,只要一个微笑。初春,硬土中一针绿草。雨停,云隙里一缕斜阳。这是作家刘心武在《一个微笑》中所写的,三句中就用了三个“一”字。这文字中最为简单的“一”字被运用得出神入化,由“一”个微笑,想像到绿草“一”针,斜阳  相似文献   

9.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颦笑,一人独占一江秋。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  相似文献   

10.
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落秋。一字诗@陈沆~~  相似文献   

11.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半”字诗     
明代诗人梅鼎祚写过一道“半”字诗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有一首流传极广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中所指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四件事情相传有一个读书人参加乡试没考中回家途中天又下起了小雨傍晚住店时店旁院里正传来阵阵唢呐声和鞭炮声原来是邻院有人娶亲到了晚上他睡不着觉想起了︽四喜︾诗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便给︽四喜︾诗加了八个字使原诗变成了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梦中这样一改诗中原来所说的人生四大欢喜就变成了人生四大悲愁对比十…  相似文献   

14.
东海闺秀《咏蓝菊》诗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风别染一枝花,清代诗人龚炜认为,诗中别字太硬,应去侧刀。这两句诗就变成了为爱南山青翠色,东风另染一枝花,虽改动了半个字,却锦上添  相似文献   

15.
新春佳节,人们都爱在自家门上贴个福字。在街头小摊或商店所卖的各种福字中,康熙御笔的福越来越成为百姓首选。康熙福字好在哪里?大多数老百姓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觉得皇上写的字带着龙气,当  相似文献   

16.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17.
18.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如纪晓岚的一首诗: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  相似文献   

19.
清康熙帝曾作耕织图诗46首。这组诗中,《经》诗的首句是“织纴精勤有季兰”。“季兰”原义为小兰草,后用以指代从事蚕桑纺织的年轻女子。这种词义的形成是因为先秦时代的女子有佩戴兰草的风俗,而中国古代的蚕桑纺织又多由女子劳作。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作为晚唐阶段的杰出诗人代表,对传统的创作模式进行了突破,尤其在对颜色的描写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如李商隐诗中"碧"字的运用,其艺术效果就很不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