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二十八章)是老子对求知和行道关系的阐述,追求学问应天天增益,修行大道应日益减损。用到当今世界与人的发展就是如何处理学习科学文化等具体知识和提升自我境界的关系问题,了解了“为道”与“为学”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求知与修正自我。  相似文献   

2.
“为道”和“为学”的内涵及其关系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使人成为具有内圣外王人格的圣人,而《老子》的哲学是极高明,但还不够“道中庸”。在这个前见的影响下,冯友兰在几次诠释中,始终认为“为道”和“为学”是相互对立的或互不相干的。但是,深入研究本可以发现,“损”、“益”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对立的关系,二是“道”的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或说作用,二的互动共同完成了“道”的展现。因此,“为道”和“为学”也是互补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通过"若水""不争"0、"见素抱朴"、"涤除玄览"等方法去"为道",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研读<老子>,就是要深刻体会其"为道""为学"思想的大智慧及其管理深蕴.并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子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包含广阔无边,永恒无穷的宇宙时空和它化生万物的无穷的生命力两方面的意义。从生命美学来说,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其中正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理解,老子的上述认识源于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上德若谷、长生久视"的道德境界,实质上是老子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超越,是对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道德体系的重构。在对传统道德境界扬弃和超越的道路上,老子积极探索道德存在的法则、维护道德的纯洁性;积极认识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以顺应"道"为最大的"德"。老子的道德境界是对宇宙人生的贯通,体现出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反映出适度、和谐、圆融的精神境界。老子的道德境界思想意韵深厚,充盈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影响人们心理和意识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深受商品大潮冲击的今天,在高校的大学生存在许多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情况下,其关于道德修养的精辟论述,对今天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析老子“道“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出于原始的宇宙悲怀,老子提出"为道"的主张.老子的"为道"由内而外、由高到低包含三个层次;以无守真、以弱立身、以柔应世,"为道"三层涵义正是老子"三宝"说的学理依据.<老子>实质上是一部论如何"为道"之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形而上的"道",具有超经验性、超感觉性,表现为虚无性、运动性、整体性等特征,无法通过认识普通事物的方法获得.为此,老子提出了认识"道"的三种特殊思维方式:"为道日损"的直觉思维;"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大象无形"的象思维等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颇具代表性的哲学作,在诠释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方面具有其他学派不可比拟的远非消极的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中包括对立统一、氤氩化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五千言的旨意所在,就是说明“不言之教”,它主要说明在作为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言”与人之存在的超越性根据“道”之间有着矛盾,以及提示其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实现“学为真人”、“为民造福”的夙愿,终生热爱学习,崇尚真理,漂洋过海求学问,东奔西走探真知。在自己广泛涉猎知识、求取学问的同时,善于总结与思考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高度,围绕学习目的、学习主体、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等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对学习的相关理论作了详实的论述。这些论述字里行间渗透着以民为本、注重实践的主题,充分展示了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博大胸襟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教育活动家的实践精神和作为学贯中西学问家的宽阔视野。  相似文献   

15.
在老庄道家哲学中,关于“道”这一范畴,老子和庄子的认识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老庄的天道观,从根本上讲,都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认为“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也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但老庄关于“道”的认识也有不同之处,老子的“道”是形而上的本体论,庄子则将“道”内化为心灵的境界;老子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庄子则追求精神境界的超升;老子的“道”玄不可测,而庄子的“道”则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老庄“道”论之异同,对老庄后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大有作为;"不争"-不为一己私欲争夺计较,才能争得为企业中心服务的最大成功;诚信应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注意细节,才能做精做细,才能真正体现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子》的出土文献,为老子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从出土文献来看,《老子》上、下篇的划分并非是依据其思想内容确定的,其八十一章的分法亦是后来形成的。老子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阐发了"道"与"德"的关系是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老子》第三十八章提出的"下德"即"仁、义、礼",仍属于"德"的范畴,只是未能像"上德"那样完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与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相一致的,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子作为道家的开拓者及代表,其思想中所蕴涵的整体生态智慧正在被人们所挖掘和弘扬。老子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而构筑了一个“道”化生和统领宇宙万物之宏大体系。老子以宇宙视野来反观人和社会之现状成就了老子之道的“救世之学”。老子之思维方式及基本精神无疑是今天环境问题治理当中之所求。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本体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对天下万物进行抽象之后对宇宙做出的哲理化解释。这一抽象过程经历了从天下万物到有、从有到无、又从无到道的过程。《老子》认为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生化万物的终极根源,但就其实质说,道是物质与精神的混合体。道是《老子》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理解《老子》本体论的关键,也是开启《老子》哲学体系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