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就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就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建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培养创新人才,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历史教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张涅萍  杨军 《高教研究》2005,21(3):21-2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同时还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造就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已被提到了高等教育的议事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那么,教育怎样才能完成好这个特殊使命呢?多数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试图从素质教育中寻找答案,但笔者认为,创新教育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而临的一个新课题、新领域。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从实施课堂教学做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淡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登炎 《农村教育》2002,(11):55-55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今,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增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当今,随着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当仁不让的承担着培养时代需要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在具有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同时,还应具有为时代培养全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紧迫感。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已成为当前及以后长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越燕华 《宣武教育》2004,(3):17-18,16
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创新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主张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是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而,创新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成为这个时代教育首要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不仅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转型呼唤教师角色的更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芬  高志军 《教书育人》2001,(14):36-3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已把培养创造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临近,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从学前教育抓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