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一、生成与预设相得益彰生成对应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下面就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设定,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4.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5.
黄惠英 《师道》2005,(11):21-2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已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变化。传统的课堂已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承认,传统的教学有很强的计划性,教学过程周密而严谨,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它机械、固定、呆板、把学生统得太死……课堂上,我们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4,(A4):52-5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和经验缺乏,自主学习时会对课文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错误的认识。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引到正确的轨道,那么不但教学脱离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出现课堂"意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之间知识、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教师再完美的预设也可能出现变化。作者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就遇到突发的教学意外,于是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得当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意外"为"必然",让这些"意外"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洪胜 《考试周刊》2012,(62):59-60
新课程推行以来,大家都在努力应对课堂中的生成,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追寻根源,这和课前的预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解读教材,科学地预设,当课堂出现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时,教师才有可能及时抓住并巧妙利用这一资源,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或突破难点,或深化主题,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使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完成的。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的确,我们的教学对象,包括我们教师本身,都是鲜活的个体,师生之间也是互动开放的。在教学过程中就监然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它们超越“预设”。游离于“规划”之外.成为“生成性资源”。面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公开课上,冯老师出示问题情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呆板、单一的线性教学走向民主开放、真实灵活、多元交织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生成”(雅斯贝尔斯语),教育的首要问题即培养人。教育所谈的人跟其他与人相关的学科所谈的人并不相同,此人乃是指整体的人,生成中的人。教育的根本功能即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一(试教)师:同学们,看着蜗牛背着重重的硬壳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蜗牛啊,你的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起来了。你永远都不可能夺冠军了!真可惜呀!生:蜗牛啊,现在你身体也被粘住,连探个头都那么艰难,连一点行动的自由都没有,更不要说飞了!太可  相似文献   

13.
预设与生成是统一的.任何预设一旦放在动态的课堂中,随着学生的变化,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预设,在预设中实践生成,在生成中优化预设,才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现以青年教师褚丽萍执教的《灰椋鸟》为例,截取几个不同的片段,展示预设、生成——再预设、再生成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品德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5.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一篇题为《上“没有把握”的课》的文章,感触颇深,不禁要为乐艳芳老师敢于上“没有把握”的课的胆识击节叫好。字里行间乐老师向我们表达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开放”与“不可预见”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我想乐老师撰写此文也绝不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一理念吧,所以尽管承认“没有把握”或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把握”的,而绝不是“无法把握”的。因此读罢该文,总觉意犹未尽,试就乐老师的观点接下去谈点“生成与预设”方面的拙见。说它“没…  相似文献   

16.
<正>预设与生成是高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高效课堂的核心。但细观目前身边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在落实"预设"和"生成"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时,仍存在过分依赖预设而忽视生成或摒弃预设而刻意追求生成的行为,造成课堂中教与学的失衡。  相似文献   

17.
课程它既包含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实施的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可称之为课前“预设”;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一、课堂的生命之源——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充分呢?1郾教师要吃透教材,有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充分预设,灵活运用生成,让预设和生成共存,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预设比较精致,教学效果大都比较显著,但必须考虑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本文所做的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促进课堂活力四射的思考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