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教师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峰 《教育探索》2007,(5):89-90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其发展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充实自我,从而发现生活的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对教师德性的探讨对教师道德的自我实现和重构有着重要的实践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内心状态和精神品质,其外在表现是教师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责任意识。教师德性养成不是依赖个体力量的发挥,而是通过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群体性力量达到的。教师德性是教育实践活动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所说的教师德性,不是完全忽视教师自身的生成性和创造力,而是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张扬之上积极地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主动、自觉、持续地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实现教师德性群体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美国当代伦理学家麦金太尔都有过经典论述。本文在回顾经典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与分析:德性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德性对他人的价值、德性对生活的价值以及德性价值与人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师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教师德性是什么 (一)道与德、道德与伦理的涵义 在研究教师德性之前,有必要首先对道与德、道德与伦理的涵义及关系作一分析。 “道”原指人行走之路,后引申为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人们一旦把握了它,就有可能恰如其分地待人接物。这也就是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来理解的,指“天人之道”。在伦理学意义上,“道”通常指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德”与“得”相通,“德者,得也”,有获得、拥有之意,指主体的人对“道”的获得和把握,从而化成个人的品质和品德;也包含了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内心的满足。所谓“外得于人”,即指正直地处理与…  相似文献   

5.
我们讨论语文教师的德性品质,不止于其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瞩目的是作为人的最朴素的德知、德行、德性,尤其是作为教师内在品质的德性修养。这种德性,是指“人”内在的朴素的真、善、美的品质,是一种引领学生生命发展的品质。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的内在基础就是“心正”,就是具有一颗德性之心。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的德性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有助于建立儿童对教师爱的情感,使教师克服来自人之本性的劣根性,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而且具有持久的动力价值与深厚的幸福价值,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主动追求专业成长,并在与儿童的纯真相处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德性修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实践,而且需要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关注并研究教师德性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师的教学德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既然为师,就需强化职业责任,构建从业德性,并内化、履行。教师的教学德性主要表现基于权利和责任的乐教、基于角色的公正与良心、基于人性的教育爱、基于修养的君子人格等。学生作为独立群体,其角色、权利、人性和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对其角色的非制度化约束起着内在作用,从而构成学生学习的基本德性或道德要求,对学生成材成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德性,主要体现在基于学生的好学、服从、感恩和自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宋晶  周同 《职教通讯》2012,(34):71-74
职教教师的德性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职教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职教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相对于外在的师德规范,职教教师的德性具有内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基本特征。促进职教教师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重视职教教师德性的认知和德性的"灌输",即加强职教教师德性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激发职教教师的主动性,引导其自觉地进行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11.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体认和获得的一种专业行为准则与专业品性,是一种能使教师积极有效地承担"教书育人"角色的内在精神品格,是推动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育潜能的动力之源。从教师特有的专业性质来分析,其德性结构主要包括教师的爱心、教师的善良、教师的宽容、教师的公正、教师的理解和教师的角色敬畏等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杨阳 《文教资料》2008,(7):102-103
宽容作为教师道德范畴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教师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所必须具备的德性.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到来与专制型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宽容的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做到对学生宽容这一点.本文从教育实践角度出发,具体探讨了教师宽容的必要性与其内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敖雯  尹敏 《文教资料》2012,(23):128-129
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包括教师善的品质、公正的品质和责任感。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时时以教师的善,不断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公正的品质去理解关爱学生,教师的德性才能逐渐养成,才能担负起教师角色,教育潜能才能充分实现,并形成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时才具有一种道德力量,从而充分体现教师德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职教教师德性是职教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它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发端于职教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的领悟,又指向理想的专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本质上具有功利性和实践性的属性.但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职教教师德性又时常处于人为的"遮蔽"状态,只有通过对职教教师德性的解释性理解,才能实现职教教师德性的养成由"自在"向"自为"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往往被忽视.然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再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遭到忽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其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遭到忽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其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化诉求。以德性为根基构建教师专业道德,有助于摆脱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无根性困境,可以推动外在的道德规范在与教师个体自我进行的不断交织互动中获得具体形态和有效结合。教师的德性养成需要依靠善知的学习、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20.
刘宗南 《教书育人》2011,(22):26-28
教师的道德问题历来都备受关注,因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杰出的道德事业"。这意味着,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既要反思自身教育活动的目的,又要认真对待教育活动的道德问题。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