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找到了直截了当的快乐,时间在这种快乐中轻松易逝。报纸这一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浅阅读的需求。浅阅读表现出消费文化的一些突出特征: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报纸如何把握住浅阅读时代读者的口味,使报纸让读者乐于接受?首先,应当注重报纸形式设计,强化报纸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内容上应研究读者口味,提供精彩的"碎片"。一份成功的报纸还应该做海量信息的导引者,并且有意识地加入深阅读元素,逐步完善报纸结构。  相似文献   

2.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3.
潘力剑  岳昕 《新闻记者》2004,(12):62-63
从经济属性看,报纸是一种典型的"捆绑销售"的商品。读者购买报纸,往往只因他对某一篇或者某几篇文章感兴趣,而他仔细阅读的也只是报纸的一部分内容。根据2002年北京娱乐信报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的大型抽样调查"表明,人们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长为56分钟。按照每分钟300字的速度计算,报纸读者每天能够仔细阅读的报纸内容平均为16800字,大致是对开报纸5~6个整版的内容--大致是目前综合性日报所提供的全部资讯的1/4至1/10。既然是"捆  相似文献   

4.
同一份报纸,100位读者就会有100种印象.好的印象汇合,会逐步形成对报纸的满意度,忠诚度;反之,形成不良印象,则会导致读者流失.对读者阅读报纸后的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提炼,有助于了解报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读者实验室"读者阅读印象率调查.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党报一版(即要闻版),就是这份报纸的“脸面”,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先导。那么,怎样才能扮靓报纸的“脸面”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都市高节奏的生活重压之下,人们已经很少花大量时间去读完一份报纸,跳跃式地简单过滤图片和标题已成为普遍的阅读习惯。于是,伴随着读者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的变化,加之图片本身就具有的传播功能,图片对于报纸的作用是日益增强的。亳不夸张地说,图片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以独特的功能创建人们的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7.
法国互联网公司Miratech的一项新研究对比了报纸读者和iPad读者的阅读模式。通过眼球跟踪技术,研究得出结论:由于种种原因,与iPad读者相比,报纸读者能够记住更多阅读信息。该项研究也并非没有缺陷:如没有给出样本数量,无法确定非英语报纸的文化影响等。不过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有趣信息,即:iPad读者和报纸读者的阅读时间相差无几,在iPad上的用时是1分13秒,而在传统报纸上则是1分11秒。  相似文献   

8.
当今报纸新闻的竞争,无非是信息与版式的竞争。好的信息能吸引读者阅读,扩大影响力;好的版面能产生眼缘,增大选择性。在众多报纸中,读者搜寻的目光停留在一个版面上的时间只有几秒钟,选择一份报纸几乎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入均年阅读报纸约88.6份,成年人杂志阅读率为501%,入均年阅读杂志约8.2本。调查显示,报纸阅读情况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倾向,表现为每年读200份以上报纸的读者比例占26.9%,而不读报纸的人数比例达到36.0%。  相似文献   

10.
体育类报纸成都读者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体育类报纸在成都零售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读者构成情况、特点等,2002年5月31日,我们对成都市区二环路内所有报摊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还对在这些报摊购买体育类报纸的读者进行随机访问。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在5月31日开展,主要考虑在此之前及当天无重要赛事,更能反映体育类报纸的日常销售和读者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25份,有效率为88%,置信度为93%,全部数据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统计处理。一、成都体育类报纸读者“肖像”在成都,谁在看体育类报纸?如果要给…  相似文献   

11.
影响报纸阅读的因素大众传播研究者们长期以来着力于对两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报业如何使更多的人阅读报纸和报业如何使人们读更多的报纸。显然,前者在于解决不读任何报纸的非读者的问题,后者在于解决使每天读一份报纸的读者读多份报纸的问题。1991年9月,南伊利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1日正式创刊的《羊城地铁报》(以下简称地铁报)以“报网一体,一纸惊人”的姿态。出现在被认为是“代表方向。改变现在。影响未来”的数字报纸平台上。作为中国首份纸质媒体和数字报纸同步推出的城市新锐媒体.地铁报的创刊无疑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它意味着读者除了乘坐地铁可以阅读到此份报纸外。还可以通过登录大洋网数字报纸平台阅读每期的地铁报。创刊号当天,地铁报在广州地铁沿线引起了一小轮的读报高潮。几乎每位乘坐地铁的乘客都高兴地拿到了这份新鲜出炉的免费新闻大餐。从受众阅读《地铁报》创刊号的反应来看。市民大多持肯定态度,表示地铁报为他们乘坐地铁的枯燥时间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一份信息咨讯的快捷享受。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14.
张子让 《新闻记者》2005,(12):69-71
青年读者对于报纸的未来乃至我们的社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阅读报纸可能成为破译当代社会最有效的方式,只有阅读报纸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基于这样的共识,法国报界和政府多年来不断呼唤和争取青年人阅读日报,尤其是综合性日报。  相似文献   

15.
祝水兴 《新闻实践》2010,(11):66-68
要讲无效发行,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无效发行。笔者以为,无效发行就是报纸没有进入市场、没有到达读者手中并没有被读者阅读的发行,一句话,就是报纸没有被读者阅读。与无效发行相对应的有效发行的概念,即报纸已进入市场、已到达读者手中并已被读者阅读的发行。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信息消费的主调也变得更加简洁明快.据调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一般为10到30分钟,报纸版面增加了,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这就可能导致可读性强的稿件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而被读者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报纸纷纷增强了导读功能.事实上,当代报纸对版面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实际上已经到了许多非专业性读者难以察觉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使用就全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的传统媒体使用情况而言,63.7%的受访者阅读报纸,平均每天阅读报纸的时间为32.1分钟;48.7%的受访者收听广播,平均每天收听广播时间为34.1分钟;  相似文献   

18.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间读一份报纸,有近3/4的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测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测览过在线报纸的网络使用者也有57%的人平日每天阅读一份报纸,71%周末阅读一份报纸。这一调查表明:网络使用者——尤其是在线报纸的读者——仍旧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自然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会消亡”。然而,随着新锐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在选择“点击阅读”的同时,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把纸质媒体丢弃。事实上也如此,伴随着新兴阅读媒介的迅速发展,界面阅读的流行,读者选择报纸阅读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我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杂志阅读率为50.1%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人均年阅读报纸约88.6份,成年人杂志阅读率为50.1%,人均年阅读杂志约8.2本。报纸阅读情况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倾向,表现为每年读200以上报纸的读者比例占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