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7岁的孙志刚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年初应聘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2003年3月17日晚10点,他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网,因没带暂住证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当晚11点左右,朋友接到孙志刚的电话,要“带身份证和钱”去保释他。当朋友赶往派出所时,警方告知“孙志刚有身份证也不能保释”。朋友在一个办公窗口看到孙,问他“怎么被抓的,有没有不合作”,孙说“没干什么,才出来就被抓了。跟警察顶过嘴,但不严重”。3月20日,朋友被告之孙志刚死亡。 法医的尸检表明,孙志刚是“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3.5厘米的出血,范围60 × 50厘米,整个背部“差不多全都是出血区”。按法医的说法,孙体内的大出血,是被钝物打击的结果,而且不止一次。另,孙双肩、膝盖都有被火烫得发黑的印记。 此事件引起全国公众的愤慨、讨伐,同时,人们也渐渐变得沉静、理智,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于收容的法律问题思考。5月15日,人民网发布《从孙志刚案看有关收容的法规违反《立法法》》一文;5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三博士上书人大,认为现行的《收容遣送办法》有违宪法,建议人大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1880年,美国一位女记者乔装疯子潜入妇女收容所,成功报道了这个所虐待被收容妇女的真实情况。这个例子一直被学术界当作诠释隐性采访的经典范例。现在隐性采访这种对新闻事实的采集、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被新闻媒体所运用。因此很多人曾经对隐性采访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结合他所经历的"十年新闻改革的探索",专门探讨了电视如何构建良性的"舆论生态"空间问题,认为"有太多的例证足以说明舆论建设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这促使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公民可以查阅政府公文,涨价前要开听证会,结婚无须单位证明,婚检自愿,取消收容制度,等等。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转  相似文献   

6.
孙志刚案件的真相据说已经侦察出来,主要是七八个被收容的人打死了孙志刚,与收容所的看管人员无关,他们的责任顶多是对孙志刚的收容不符合条件,责任是很轻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这七八个被收容人员已经抓捕归案,厄运难逃。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在当今新闻界颇为时髦又颇惹争议.人们在对新闻策划争论不休的时候,可能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新闻策划。一个是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8.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6,(20):2-3
偷拍沈殿霞案有新进展 《东周刊》副总编辑停职;蒋雯丽广告惹争议;央视主持人朱军被曝请枪手代笔写书;李宇春客串四川电视台新闻主播 系无证上岗。  相似文献   

9.
缪荃孙被中国图书馆界称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他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5,(1):37-37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审片或看其他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时常常感到,有些很好的新闻题材被做成了一条简讯, 新闻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那么,怎样使新闻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呢? 一、重结果更重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对新闻的理念一直都比较重视有结果的事件, 如:某时某地发生什么、情况怎么样、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比较讲究完整性。有些报道甚至由于"结果"没出来就先搁置着,等"结果"出来才予以发布。这么一来,从时效上看,因为要追求有"结果"而影响了报道的及时发布;而从可看性方面看则更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报社工作20余年,一路走来,有苦有乐。平时都是写别人、编别人,今日忽发奇想:自己身上也有不少故事,何不"挖掘"出来,供同仁们茶余饭后一乐?都是"虚荣心"惹的祸"标题错了一个字,罚款200元。""简讯是一篇重稿,罚款100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要闻版面涉及时政新闻报道,大多版次靠前,而且为了参与市场销售竞争,一版由原来刊发新闻稿件变成了新闻导读。由此,要闻版成为平面媒体的"脸面"和"龙头",在市场上一张报纸受不受读者的欢迎,能否竞争过同行,要闻版极其重要。市场残酷竞争的背后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要闻编辑功力的竞争,谁能把自家的脸面打扮得惹读者喜欢,谁最终也就赢得了市场。要闻编辑必须具备"三功":政治鉴别功力、新闻敏感功力和责任审读功力,才能做到守土有责,使要闻版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与传统报道如何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江  袁韵 《新闻窗》2009,(5):98-99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史上,“孙志刚事件”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打死。随后,关于此案的新闻报道、各种消息在网上传开,激起了国内网络舆论的轩然大波。在网络民意的巨大压力和推动下,一部实施了20多年的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一种实行了20多年的制度——收容制度被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6.
传播法制明和法治精神,是新闻媒体应有之责,而在新闻实践中,很多新闻报道却表现出感性越过理性,法治精神被人治精神取代的倾向,一方面混淆了视听,另一方面让媒体惹上官司。本试分析现今新闻报道中法制意识欠缺的几种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晚清末代皇帝溥仪连同他的王朝已被历史尘封在故纸堆中.而他鲜为人知的"私塾"轶闻,却让我们见识了少年溥仪的可爱天性.他宛如邻家一位很"淘"的孩子,顽皮中透着率真,嬉闹中常惹事端.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5,(1):80-80
边长勇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11期上撰说,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19.
胡德桂 《今传媒》2008,(2):48-50
一、媒体根据政府文件写报道惹官司败诉但未被执行 2003年12月3日的<常德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记者陈颖依据湖南省常德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优化办)文件撰写的<武陵区法院被亮"黄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新闻的话语迷思——以房产新闻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阳  王昀 《新闻大学》2011,(1):99-105
新闻叙事话语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合理想象"空间,这种经过"合理想象"而形成、强化的迷思往往被人们当作常识接受.经济新闻以系统化、学科化的"客观"描述把资本的权力化装成科学规律的自然结果.房产新闻顺应了这种逻辑,暗含着发展与投资的迷思.对迷思进行分析、反思与还原虽然看来是不识时宜的但却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