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老师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郭盈 《今日教育》2014,(4):57-57
春秋《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可见教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礼记·学记》则是对“教师”最早的论述,全面阐释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充分印证了古代统治者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8,(9)
1.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司恬 《现代语文》2009,(8):22-23
教师职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寄予较高期望值的职业之一。“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也一直是传统教育的古训。《尚书》巾已经将君师并称,教师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往往承载着社会更高更多的期望。在由《洛阳晚报》与洛阳师范学院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一项灭丁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看法的调查中[1],学生在“如果让您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业声望比较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尊师传统,《尚书·泰誓》首先将君师并称,2000多年前的荀子将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隋代王通以“虽天子必有师”的判断来说明教师的崇高地位。在西方,17世纪时,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当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光荣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终极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动因。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事亲”、“事君”、“立身”而“以显父母”、扬名天下。本文试从司马迁“事亲”、“事君”、“立身”三方面来谈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飞燕外传》曾被明胡应麟论定为“传奇之首也”;但其何时问世,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考定,其最晚也在中唐问世,尔后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播,其“传奇之道”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且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飞燕外传》曾被明胡应麟论定为“传奇之首也” ;但其何时问世 ,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考定 ,其最晚也在中唐问世 ,尔后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播 ,其“传奇之道”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且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人,是开发人类智慧的人,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人。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就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职业,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爱心的使者,言行的楷模,知识的化身”,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在封建社会,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塾,都要挑选“德隆望尊”的“先达”为师,故教师除“授业、解惑”之外,更承担着“传道”之重任。一、科任教…  相似文献   

10.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苟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1):19-19
文章从《伤逝》中子君形象入手,从爱情中寻找“悲剧美”,从性格中分析“悲剧美”.从作品中总结“悲剧美”。子君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释。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深刻表现了子君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使子君形象呈现出了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  相似文献   

12.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绞索与钥匙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古代把教师置干很高的地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誉。家神牌上,“师”是与“天地君亲”并尊共荣的。把孩子送进学校,目的是为了孩子学做人和求学问,可是一些教师随意侮辱和谩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泯灭,智慧被扼杀。4月28日中国青年报《谁为孩子讨说法》一文所反映的事实,就很有代表性:一个有着研究生学历、是大学教师兼报社记者的家长,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8岁的儿子转学后,才敢借助报纸为儿子讨个说法。这个家长在文…  相似文献   

14.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毋庸置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要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也相应的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这一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一度成为别人羡慕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生于“细族孤门”,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倾向比较突出的思想家,他白幼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居贫苦而志不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相似文献   

16.
《庄子序》强调的是“内圣外王”也即为“王”的资格问题,而《庄子注》则强调的是万物的性分问题。“内圣外王”所以与《庄子注》相矛盾,并不在于“内圣”的提法不正确,而在于它与《庄子注》的侧重点以及主体精神不一致。“内圣外王”带有以道匡君,甚至以道自任的意思,而“各有性分”则更多地强调的是各守其分、欲不出位。二者在思想上差别如此之大,说它们同出一人之手显然是不可思议的。郭象的“独化论”所以在当时缺乏回应,最根本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18.
闵泽平 《天中学刊》2004,19(1):77-82
王安石的《明妃曲》力图概括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传达一种务实的生活哲理,表达一种深刻的人生见解,它主要昭示了一种不落俗套的翻案精神。这可以从宋人对《明妃曲》的庚和之作及续作中得到印证。过去人们借此批判王安石“背君父之恩”,今天人们阐发其间的爱国情绪,都是对《明妃曲》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和你在一起     
我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随着岁月的更迭(dié),“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则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pín)率(lǜ)最高的称谓。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与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从小到大,除了父母,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了。9月1…  相似文献   

20.
古人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人们“务学不如务求师”,“一卷之书,必乏其师”(《学行》)。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一代代人民教师像红烛、像春蚕,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哺育了学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然而,辉煌灿烂的光环下也有阴影,最近几年,一起起教师性犯罪案使教师的神圣形象之塔开始倾斜,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