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论音乐     
《甘肃教育》2013,(1):61
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这样的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总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对我来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的都不令人满意。——门德尔松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怎样立意新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高考《考纲》对作文立意提出了“有创新”的要求,显然,这是适应了创新教育的需要。具体项目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五点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当数“见解新颖”和“有个性特征”,因为这是立意方面的要求。换句话说,是考查作者对社会、生活、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是最能体现作者才识的地方。形式的创新固然也重要,但只有当别致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相一致时,才是有意义的。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无疑是关键中之关键。怎样才能在文章的立意上不落俗套,创出新意呢?从根本上说,需要作…  相似文献   

3.
<正>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厦大附中”)首先是一所学校,也是一种文化,对于很多在厦大附中学习和生活过的“附中人”来说,它也是一个温馨的“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是一种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但我想说,厦大附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生活方式,也即附中人不仅能从哲学层面上在附中养成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这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信心百倍,而且在面临具体事件时,厦大附中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它将使我们面临具体困难时游刃有余。态度决定一切,而生活方式就是人生画卷,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解读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信的开头对他的女儿说:‘只有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里的‘明智’和‘幸福的关系?”我问。 ——“‘明智’的人才会懂得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幸福’,他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走向‘明智的一种表现,这会给她带来人生的快乐。” ——“一个人的幸福,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在这里,他明确地告诉女儿,要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得到了对生活的认识,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条件,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相似文献   

5.
豁达之美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大自然的朦胧美,文学的虚虚实实,音乐的神奇莫测,美术的似与不似,雕塑的夸张变形,我们都能够由此推及人生,想一想人生的世相!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啊,豁达,你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6.
林萱 《成才之路》2012,(1):63-63
正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通过不断地接触及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努力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刘心武先生围绕着“错过”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概括起来有三点:错过是人生的常态;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可以说这是有一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见解。同时这三个见解是递进的三个层次:“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习惯和品味错过”则上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是一种升华,在全文中具有结论性意义。(摘自《三槐堂教育博客》)  相似文献   

8.
周佳谞 《儿童音乐》2010,(11):72-73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唱游教学的开展,正是让音乐清泉流得更欢,让音乐熔炉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我们作为指导者、引路人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正>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作用表现在:一是指导和支配人们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道路。二是制约道德观。三是人生观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人生观的不同便衍生出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种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柔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是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别林斯基语)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萧伯纳语),这句话对第一种人,即“一种人,虚度年华”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在人生观上表现出来便是两种类型:一是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私利。只看到人的自然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降到了与一般动物毫无区别的地位,一味追求权力,做金钱的奴隶。他们公开叫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追求声色犬马,形如行尸走肉,殊不知“人生的骗子不只两个,而是三个,名、利和权”。王宝森、阎健宏之流便是这一类角色,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榨取个人财富的工具,大肆贪污受贿,奢侈享受。数额之大让人怵目惊心,生活之腐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美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中学生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尤佳 《教师》2012,(33):109-11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音乐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音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志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越明显、越具体,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勰说:“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冶性情,功在上哲。”文学作品何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成功塑造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以生动典型的形象教育人、感染人。高尔基评价文学是“时代的生活的情绪的历史”。感受某个时代的生活,感受这生活中的人的情绪,对读者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即人学,用以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  相似文献   

14.
一、审视人生古今中外的无数作品,对于人生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诠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而论之,若以“生存场”中的心态为分析标准,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在许多作品中所充斥着的,是一种“自我”的张扬,这种自我,既是作者个体人格的体现,同时也代表了社会里一类人的群体意识.这类作品可以说是主观色彩浓郁的,富有扩张性的:不论其故事如何,风格何属,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之处是都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种种人生理想的纵情憧憬,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自如挥洒,超越了世俗的种种束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一个美妙绝伦的人生境界,令人心向往之;然而也有为数不多的作品,含蕴着作者幽深睿智的哲学思考,冷静地观照着人生的各个层面与丰富内涵.这一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毋宁说是一种沉思的、审视的和内敛的属性.而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两类风格迥异的作品,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自然是大不相同的.前者使人昂奋愉悦,唤起无尽的希望,感觉到在这世界中人有天然的优越性,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所谓“天人合一”,正是对这种心态的概括;而后一类作品却会使人感受到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苍凉,困惑和迷惘;从而使人趋于沉静和思考,生发出对人生的质疑.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于爱好自由、富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偶见报上有一则小故事:某大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一天去沿路巡视,途中遇见一养路工老远就向他打招呼:“董事长,老朋友,还记得我吗?当年我们是一起做养路工的工友。你看,今天你成了董事长,我还在做我的养路工。”这不知是个真实的故事,还是文章作者杜撰的。接着,该文作者给出个结论,说这是否有人生自我设计的原因———做了董事长的那个养路工,由于懂得自我设计的道理,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才能够由养路工成为董事长。我看该文作者的结论只对了一半。一个人的人生结局怎样,获得的名誉、地位、生活方式和水平,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自我管理,一…  相似文献   

16.
焦媛媛 《快乐阅读》2011,(8):134-135
我国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并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教学是纯美育,是有组织的音乐在时间中连续并付诸听觉,以动态为主,主要表现主体感受、感情的艺术。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培养各种艺术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找到乐趣、激发音乐创造能力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妞妞,原名李倩妮,深圳的一名女孩。7年前,从深圳特区飞往英国的菲尔斯特中学学习和生活,她的小说《长翅膀的绵羊》就取材于此。读《长翅膀的绵羊》,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妞妞运用当今“年轻版”的风趣语言和从生活中感悟到的成长哲理,讲述了她在英国中学学习、生活、交友的故事。书中的“跟屁虫事件”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从只会说“YES”的跟屁虫、同学游戏的局外人,经过8努力甚至抗争,到“为自己站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被同学们接纳和喜爱的人。留学生活让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真谛,那就是什么叫“自尊”。作者很坦…  相似文献   

19.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幼儿生活中的灵魂。”而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歌唱活动中,我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有效合理安排灵动的空间布置、巧妙组织策略、多种歌唱形式以及浓郁的有效评价去帮助、促进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理解、认识以及适当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理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