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是跳高姿势的其中一种,需要运动员拥有足够的支撑力量和速度,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来说,如何进行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其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是随着训练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的,也会随着运动的实践而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强调运动员个人将力量、速度与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快的起跳速度和更好的起跳角度,使其身体能够腾起更高的高度,从而来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要想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备一定专项力量,更要具备一般力量,从而使其拥有全面的力量素质。对其进行一般力量练习和专项力量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起跳时的力量与速度,为技术动作的合理采用,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高运动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摆动腿屈膝高抬,摆动的时间比直腿摆短,因此起跳就必然结束得快些。以此推断,背越式运动员比俯卧式运动员需要更大的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的“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较明显;最后一步助跑动作不积极,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倒三步至倒二步身体重心移动轨迹平稳,但倒二步至倒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助跑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静萍 《中华武术》2006,(12):23-24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克服垂直障碍的跳跃项目,它的技术是由弧线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环节组成的。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起跳技术,其他部分可以看做是它的准备和延续。那么,正确理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实质,进行科学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已成为当今背越式跳高运动训练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背越式跳高运动中常见伤病问题,探索核心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帮助运动员预防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它是由直线助跑接弧线助跑、快速踏跳、腾空过杆、落地一系列技术动作组成,这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速度、弹跳、灵敏协调和稳定地心理素质,同时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科学指导有很高的要求。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训练时教练员所站的位置。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快慢,与教练员指导训练时所站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RSscan压力感应鞋垫对山东省五名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和研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探讨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足底压强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揭示起跳瞬间起跳脚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征,为提高运动技术及避免运动创伤和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体教两个田径普修班4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背越式跳高技术掌握影响的实验研究,时间为16学时。结果表明: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并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对加点控制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教学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运动生物力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出发,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经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实地测量获得有关数据,应用到“加点控制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教学实验”中。研究结果:该方法能使助跑曲线更趋合理,产生更佳的起跳效果,能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弧线助跑的实效性。经实践与理论分析,选取助跑曲线π/4、S(|AB|/|OA|)处为控制点,不仅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而且也符合个体的生理特征,又便于实地操作。从实践中的各项指标看,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先挺身式跳远后背越式跳高的教学顺序对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减少错误动作发生率,明显优于先背越式跳高后挺身跳远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5.
郭梁  吴瑛  徐涛 《体育科研》2015,(5):71-75
为了探究躯干转动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腾空阶段的生物力学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9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起跳过程中3个时间点躯干纵轴与Y轴的夹角均值分别为(74.8±1.9)°、(81.3±1.9)°、(92.5±2.0)°;躯干三环节与XOY面夹角减小和增加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胸部段>腹部段>髋部段。研究认为:起跳离地瞬间适宜的躯干纵轴外倾角度(92°左右)除了可以避免身体碰触横杆和提高身体垂直速度外,还可以使身体获得足够的翻转角动量;在起跳和腾空过杆过程中,肩部发挥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验对比:目标导向教学组教学设计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配置,从而便于导教、导学,以利于学习的发生。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导向教学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成果表现、动机评价、学习方法等均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7.
矫镇红 《体育科学》2006,26(10):59-64
以国家蹦床集训队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测量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由专项综合素质因子、腹肌力量因子、背肌力量因子、柔韧性因子、灵敏性因子构成;原地纵跳、网上连续垂直跳6次、网上连续垂直跳10次、30m跑、悬垂举腿(30S)、俯卧起上体(30S)是反映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模型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标准分数表和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的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经检验,所制定的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体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家访谈法、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当前现役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体能现状评价。研究认为,我国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指标为:卧推、转肩、拉弓停时、负重快速连续下蹲、杠铃前平举、背起、引体向上、跳绳、手指俯卧撑、两头起、12min跑;建立了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体能模型。结论:影响我国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的体能成绩主要因素及其程度依次为:X3为胸部力量因子,X1为腰背柔韧性与手指力量因子,X2为肩背力量因子,X4为耐力因子;我国优秀男子射箭运动员需要加强的是肩背部力量、肌肉耐力、核心力量、腿部力量以及肩部柔韧性。  相似文献   

19.
跳高运动员尹学利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台摄像机JVC9800对山东省20届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跳高冠军尹学利跳最好成绩2.11米时的起跳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反馈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尹学利的最后一步步长和内倾角过大,起跳脚着地和离地瞬间内倾角过大(离地时为外倾),垂直加速距离短,腾起瞬间起跳腿的三关节没有充分蹬伸,膀起初速度的垂直分量小,水平分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