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启超的体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提出德育、智育、体育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他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立场,提倡尚武精神,宣传卫生保健教育,以改善民族的体质和精神面貌。梁启超的体育观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业"与"体育产业"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些论述“体育产业”的论,其中对“产业”和“体育产业”概念的界说多有不当。对“产业”概念的三种含义作了正本清源的辨析,并从国际共识出发,对“体育产业”的本义作了探索,给出了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历代学者对“文献”概念的阐释,解释了“文献”的含义,认为“文献”是记录在传统文献栽体上的文字材料,它与一般文字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有价值特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习惯称体操为“竞技体操”,其在国际上的正确概念名称是“艺术体操”。“竞技”与“艺术”无论是字面还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及高等院校有关体操教科书对竞技体操概念的解释忽略了体操艺术美这一最本质特征和内涵。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工作语言为法语、德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诸语种早就把“竞技体操”改称为“艺术体操”,而我国仍沿袭使用“竞技体操”这一陈旧的概念名  相似文献   

5.
"人文奥运"思想的历史追溯及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连生 《体育与科学》2005,26(1):40-42,7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发展,认为“人文奥运”拓展了蕴含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从现代社会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人文的问题。“人文奥运”的思想突破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理念的适用范围,在人文内涵上有所丰富的创造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文思想,然而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当属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人文奥运”的提出既涉及体育伦理的思想理念,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这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结合和建设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土洋体育"之争的全球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仁 《体育学刊》2007,14(3):46-48
中国历史上的“土洋体育”之争可以视为体育全球化过程中的个案,论争促进了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及与外来体育的融合,也培养了国人对待外来体育的开放心理。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其对本土体育的挑战体现在价值上的差异、社会体制与民族情感的挑战上。土洋体育之争也反映了全球化必须遵循的体育的多样化发展和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五、力的发现与力的风尚在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尚武思潮和大批知识分子对力的崇尚,均与严复的启蒙运动分不开。严复的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天演论》及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思想的介绍。中国人几千年绝少有近代史那股尚武精神。在近代,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了强体之必要,意识到了竞争之重要。在严复的鼓动下,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个个激扬文字,诉诸“武”“力”。梁启超在《论尚武》中说:“中国以文  相似文献   

8.
隐喻概念"上"的英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英汉语中与“上”有关的隐喻概念的结果表明:隐喻概念“上”主要用来表达积极概念;此种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且差异尤为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理解与体验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思潮时期的尚武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复兴思潮是近代中国一段重要历史史实。振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这股思潮最终的落脚点。由于民族的根性、文化的认同,武术作为“尚武教育”的基本内容被推到民族复兴行动的历史前沿。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通过深入挖掘与推广承载了深厚民族文化精神的武术,用以抵御新一轮“文化霸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4.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及视频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练习的体会,对《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操中的武术技击动作,发掘武术操中对武术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内涵的武术文化进行梳理,由表及里的简述了对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传承,继而沿袭了武术“表”与“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发展现实,国人在表达失望心情和发泄心中愤慨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到底在何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不见成效;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批判性地思考中国足球急于求成的冒进机会主义行为;提出应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循序渐进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和努力实现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并呼吁当局者尽快建立厚积薄发的发展新思路来切实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