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下,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赏识教育倍受人们青睐,而以批评和处罚为主要形式的惩戒教育却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切勿过了头。如果学生受到的赏识和赞美太多,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势必会使学生迷失自我、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这对  相似文献   

2.
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是对的,有助于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作为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丢掉了或不敢使用教育中的惩戒手段,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地说几句,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戒既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在实施惩戒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合法性、科学性、人文性等惩戒原则。本研究试图通过论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实施原则、惩戒体制等三个问题,解决教育惩戒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问题,为构建更为广泛的教育惩戒体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本文结合学生的现状,从需不需要“惩戒教育”、如何理解“惩戒教育”、怎样实施“惩戒教育”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缪素华 《教师》2010,(24):17-17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教育惩戒有助于教育的完整性,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有助于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教育惩戒必须以尊重为支点,以适度为准则,以理性为主线。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几乎涉及到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课改中不仅需要赏识教育,还需要讲究艺术、体现人文关怀的惩戒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一、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关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有的称之为教师惩戒权,有的称之为学校惩戒权,有的称之为教育惩戒权。笔者赞成第三种称谓,因为行使惩戒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校,称之为教育惩戒权更为恰当。同时,教育惩戒权这一概念,更能体现教育学生这一惩戒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教育都在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在给孩子们提供这空间的同时,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与学校用以规范学生行为的校规校纪已造成了严重的不协调。特别是一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混淆了对学生正常教育与体罚的概念,使许多教师不敢管。于是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师教育心理。多管多错,少管少错,已成为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一个原则。能拖则拖过去,可管可不管的最好不管,这也成为现在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贺朝霞 《文教资料》2011,(14):157-158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惩戒教育的实施与尺度越来越成为教育界争论的焦点。新时期的惩戒教育,如何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与赏识教育和谐共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科学认识惩戒教育,探循实施惩戒教育的原则,才能保证惩戒教育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实施边界,是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关键所在。可以从实施对象、实施意图和实施程度,揭示教育惩戒实施边界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体罚、变相体罚、侵权等典型越界惩戒行为,提出教师把握教育惩戒实施边界的基本策略,即: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以法律规范为底线,以教育道德为支撑,以教育规律为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文杰 《湖南教育》2004,(1):27-27
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惩罚教育方式,它与明令禁止的体罚截然不同,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有“惩前毖后”之功效。但教育惩戒毕竟是一种惩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三项注意”。一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违纪的学生往往更加  相似文献   

15.
王淦生 《教育》2012,(9):38-39
“惩戒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必要的形式,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将“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区别开来。“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惩戒教育”具备的两个前提是:第一,它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  相似文献   

16.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冯先杰 《教书育人》2011,(22):22-23
教育惩戒,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颇受争议。有的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有人说"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让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05,(5):41-41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赏识教育的正确与实效。其实,赏识也罢,惩戒也罢,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它们无非是教育艺术的不同的两个方面,而其内在的本质与终极的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教育法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惩戒权是教育法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惩戒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及高等学校教育中惩戒的现状,探讨高等学校教育中过度惩戒中的救济问题及防止惩戒过度的几点思考,来自学校层面的过度惩戒可以通过申诉、行政诉讼获得权利救济;来自教师个体的过度惩戒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