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创造学在高校内的主要发展形式是系统地为大学生开设创造学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其成果形式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则是大学生们通过学习创造学并结合各自的实践后往往能够主动地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活动,产生发明创造成果、部分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例如,我校本科大学生在学习创造学课后就出现了100多项发明,获得了25项国家专利。由于专利全是通过国家专利局审定,并非由学校认可,因而对其评价就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于是,这些专利成果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冲击着传统教育中某些旧有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更多大…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教育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在教育领域中,世界各国的大学和中学早已普遍设立了创造学课程,我国在198O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最早移植创造学,之后,其他高校相继开设该课程。创造学在我国高校已普遍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我院在领导重视下,积极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组建了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俱乐部三位一体的创造学滚动模式。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制订了创造学教育大纲,并由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课教师编…  相似文献   

3.
创造教育的本质和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造学的推广普及.创造教育也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蓬勃开展起来。然而,人们对于创造教育本质的理解尚有差异,对于创造教育类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在综述前人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展开讨论,逐步统一认识。一、关于创造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创造教育?如何表述创造教育的概念?它有哪些内涵和本质属性?对于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1.“创造学教育”现有人认为,创造教育就是创造学教育、即将创造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加以传授一或者以讲座、报告等形式传播普及创造学…  相似文献   

4.
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范型,这种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狭义的创造教育,是指把创造学的原理与方法教给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内容,即创造学教育。创造教...  相似文献   

5.
创造学与我国高校创造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学和高校创造教育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挑战.创造学面临学科地位、研究力量、创新方法、创造工具等方面的挑战,今后创造学研究要朝着加强创造文化、团队建设,深化理论创新,建设特色学派方向发展.高校要承担起大学职能,加强创造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创"教育,推进TRIZ在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创造学原理,渗透创造教育思想,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造素质的课堂教学称为创造性课堂教学。而在一堂课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的方法,培养创造教育思维形式,挖掘创造性思维训练点,这些就是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四要素。在进行创造性课...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大地激发其创造潜能,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造学》通识课。但由于任课教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方法差异,使得《创造学》通识课并没有真正起到使学生成为创造之人的作用。本文拟谈谈笔者对这门课程教学理念和形式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大学对通识教育思想观念的重视,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兴起,其中开设创造学基础课程是开发学生一般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通识教育的一种选择。本文论述创造学基础课程在培养通识性高级专门人才中的基本定位、内容体系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构建面向21世纪中小学创造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下)王信倍三、广泛吸收创造学等学科优秀成果现代创造学起始于心理学的研究。现代心理学、脑生理科学、教育学以及研究创造力的创造学为中小学创造教育提供了广泛的科学成果。吸收创造学等现代科学的这些成果,是建立创造...  相似文献   

10.
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掌握创造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创业教育是高校创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在校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转化进而创办企业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一、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1.作为创业教育的“母体”──创造教育薄弱。创造学自80年代初传人我国后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开设了《创造学》等课程。但就大学生的总体而言,其对创造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基本规律及其发展历史等知之不多,这样就很难形成校园内创新的浓郁氛围。美国是创造学的发祥地,194…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道路上,各大学开设了诸多名称各异的课程,如《创造学》《创新学》《创造方法》以及《创造学思维》等等。这些课程虽名称各异,但教学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创新者和推动创新活动,因此,不妨统称之为创新教育类课程。相对于普通大学课程,创新教育类课程有其独特性,很多问题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施,对其教学理念创新进而指导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等等,是创新教育类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本书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对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和谐教育与和谐教学,学校课程与和平教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创造奇迹,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创新杰出人才的成才之道,培养创新杰出人才的教育,教育原理、教育模式、教育经验。本书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融合的读物,其论述简明而生动,文理渗透,且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本书适合小学、中学、大学的广大教师,以及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内外中小学创造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在创造活动过程中,主体的创造意识、精神、品格,客体的创造成果规律,以及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人才学、创造环境、创造技法的一门新型学科。一什么是创造教育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教育实施方式探讨——以创造学教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学是当前一些高校创新教育中的一门新兴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从创造学课程的独特之处入手探讨了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环节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4 0年代初期 ,一门以创造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索创造机理、总结创造规律、研究创造方法、开发创造能力的综合性新学科———创造学在美国兴起。这一学科随后传到欧洲各国和日本 ,并于 8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近 2 0年来 ,创造学已经在我国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教育改革和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创造学被引进教育事业后 ,形成了创造教育这一崭新领域。“创造教育是通过传授创造学知识 ,或者运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 ,致力于开发受教育者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原则和教育方…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未来意识的创造型人才的心理教育,是包括课内创造教育、课外创造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领域的一种综合性全方位教育。其中,课内创造教育应成为主战场。笔者认为,我国应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专门的创造教育课程,该课程(1)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2)注意传授关于创造的知识;(3)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4)进行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5)进行创造技法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电磁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刘树本“创造”一词在“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意义下多少年来被广泛地使用着,但专门研究“创造”而形成一门学科——创造学,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由于创造学在多方面的运用中产生了可观的实际效果,将创造学引入到教育中来而出现的“创...  相似文献   

19.
从综合课程的本质来看,我们把它归为三点:即综合课程的育人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日本小学为什么要率先开设综合课程呢?日本小学普遍开设综合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其特点及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小学开设综合课程的特点日本文部省为了检讨战后20年的教育,寻求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针对国情,在1971年提出了最终审议报告(一般称为“四六答申”)。报告中“学校教育的任务及其改善方向”一节中提出:“如果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那么所从事…  相似文献   

20.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