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对电流表内阻测量方法的一点改进。物理新教材(必修加选修)中,《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的实验要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g,课本第260页采用的是图1a的电路来测定电流表内阻。用这种电路测量的内阻往往误差较大,因为在接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中的电流总要有所增大。要使测量误差较小,实验中要求R比R′大很多,而在实验室又很难找到阻值很大的电位器。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笔者在辅导学生实验时,改进为图1b的电路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2.
电阻箱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仪器,它在“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等电学实验中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电阻箱是电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仪器,平时使用率高,故易出现毛病,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电阻箱常见的故障,多是内部电路不通。笔者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3.
一、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实验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本(华东版)第二册《电阻》一节中《实验与思考》所述:“如图16-32所示(即图1)把M、N跟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接,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图1本人在课前备课时,按该图进行了实验,发现电流表的指示变化极不明显,如果用该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经分析,其原因是:1加热前后钨丝阻值变化小。经测定,钨丝的阻值在常温下约为135欧姆,用二节干电池作电源,接通电路,即使电流表选用“0~06安”量程,读数为022安,而用酒…  相似文献   

4.
“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是高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同时也是学生电学实验中较难理解和复杂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或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题22的第2小题考查学生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题目如下: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电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的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动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相似文献   

6.
带有反向保护装置的直流电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学实验中常常用到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等精密仪器。这些仪器比较精密,价格较高,使用时必须按一定的正确方法接入被测电路中,才能正确的测量。但学生初次使用或马虎,容易把正负接线柱接反,而引起直流电表的损坏。  相似文献   

7.
滑动变阻器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 ,其仪器铭牌上通常标有如“0 -10Ω ,2A”“0 -175 0Ω ,0 3A”的字样 ,前者是它的电阻变化范围 ,后者是其额定电流———即实验使用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由于该仪器在使用时 ,电阻值是变化的 ,它是否存在“额定功率”呢 ?其物理含义是什么 ?2 0 0 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模拟试卷五第 15题提出了相关问题。 (注 :北京教考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写 )[原题 ] :为了测定一个“6 3V ,1W”的小电珠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阻值 ,给了下列器材 ,A、电流表 (3A ,0 0 0 4Ω)B、电流表 (0 …  相似文献   

8.
我校作为 2 0 0 1年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学校之一 ,在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青岛市推行的“以讨论式教学为背景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 ,以科学研究方法、创造工程学方式为工具”三位一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谈一谈《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实验教学的要求( 1)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电源、用电器的种类和作用 ,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知识和意识 ;认识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电流的方向、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强弱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  相似文献   

9.
1 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演示实验设计高中物理课本指出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 课本中没有该演示实险 ,也没有明确指出 ,材料的电阻率有没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情况 ?因而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含义。笔者设计了两个生动的演示实验 ,克服了这一教学难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1 实验电路和器材准备图 1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A为 3 .8V的小灯泡。电源由 3节 1 .5V的干电池串联而成。将一个“2 2 0V ,1 0 0W”的灯泡打破 ,取出其中的灯丝 …  相似文献   

10.
做电学实验 ,一般都要连接导线 ,导线的电阻虽然不大 ,但处理不好 ,也会对实验带来较大影响 ,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实际操作中 ,如果我们合理选择接线点 ,就能减少由于连线电阻带来的误差 ,提高实验的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 把 1只 1 0 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 1 0A的安培表  设电流表内阻为 1 0 0 0Ω ,由计算可知 ,需要跟电流表并联一只约 0 0 1Ω的分流电阻。若电路按图 1a连接 ,那么连接导线 ,ac和bd跟分流电阻组成串联 ,这会使实际有效的分流电阻偏大。若每根连接导线电阻为 0 0 1Ω ,则分流电阻将偏大0 0 2…  相似文献   

11.
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讲解“含容电路”电流关系、电容器两端电压特点的课堂教学中,补充设计的一个演示实验和三个学生动手实验,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测试电路中不可避免地要分压分流,改变被测电路工作状态,从而产生系统误差。对于此类系统误差的处理,一般都是依据误差理论,通过合理选取实验器材,控制电表分压分流来减小。这固然是合乎逻辑的思路,但往往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不甚理想。笔者探究发现:只要在常规测试电路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或者一组参数相同的电表,构成一个既具常规测试功能,又具监测功能的双重电表电路,便可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笔者称这种测试方法为“双重电表法”,现以几个典型的实例,论述“双重电表法”的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14.
测量电阻是一个典型的实验课题 ,传统的做法已经沿用多年。但是仍然可以发挥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值得深入研究。目前的初中和高中课本中编排了以下的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即伏安法 )测量定值电阻并进而测出镍 铬合金的电阻率 ,用欧姆表测量定值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池的内电阻 ,在组装电压表前用分流法测量微安表的内阻。这些实验中体现的思想和方法是最基本的 ,但是未必能适用于其它的一些情况、对象和要求。学生会想到许多问题 ,例如 :在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怎样测电阻 ?怎样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 ?在测量较高阻…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研组举行的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电工基础中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我利用日光光电路做演示实验,进行实验研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进行复习引入后,我并没有讲解教材中的那些抽象知识的分析过程,而是请几个学生协助我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电键K2闭合前后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1,电压表V○2,以及日光灯的亮度等情况有无变化?有什么变化?(I1减小,I2不变,U1,U2均不变,日光灯亮度不变。)并做好记录,演示完毕后,再向学生提问:日光灯的亮度不变,U2,I1不变说…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 ,其应用领域之广 ,可开发潜力之大是无可比拟的。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很早就提出了“软件即仪器”的概念 ,并开发出多种以计算机作终端的仪器。我国教育部也将“物理实验微机接口和辅助教学系统”作为“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研制成功的“HPCI 1物理实验微机接口箱”及V3 0版软件 ,实验效果极佳 ,但由于这些仪器都有专门设计的接口电路和软件 ,应用领域对口性强 ,所以价格不菲。现在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有了计算机 ,能否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原有功能 ,来进行实验数据采…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玻璃导电实验需要220V照明电源,很不安全,不适合学生课下自己做。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玻璃导电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电流表内阻测定装置的改进黄键(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在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这一学生实验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步骤,就是首先用半刻度法测出电流表(图中的G表)的内阻rg,做这一实验,我们主要采用了J2369型高中学生分组实验板,但是,使用效果不佳,所以,我...  相似文献   

19.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20.
初三物理 (人教版 )第十章《生活用电》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这一节通过图 1、图 2分别演示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及“总功率过大”实验。图 2这两个演示实验缺陷是 :仪器过多 ,组装费时 ,在讲台平面上演示不够直观 ,易触电不安全 ;若用电教板则不能用 2 2 0V交流电 ,用小灯泡等代替又无说服力 ,学生不易接受。为此 ,我做了一个教学板 ,把两个实验在此板上分两步进行 ,用于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制作材料一块长 6 0cm、宽 4 0cm、厚 1 5cm的木板 (漆成白色 ) ,一个安放木板的支架 ,一个闸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