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碳中毒”的演示实验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张志鹏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马淑艳一氧化碳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劲敌,它能污染空气,造成中毒。通过以下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有一个感性认识。现略述如下。1.取新鲜鸡血(或其他动物的血)10mL...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武进县教育局于82年年底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中学化学实验演示活动。在会上演示的实验多数是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实验,做演示实验的教师对药品、仪器作了一些代换和改进,使得实验装置合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如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共演示了五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效果都比较好。其中用铁屑代替铂丝做催化剂,反应过程中铁屑发红,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较多,现象明显,实验所需时间只有3分钟。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演示的同志用两球干燥管代替玻璃管,在两球中分别盛黑色的氧化铜和红色的氧化铁,当跟一氧化碳作用时,生成红色的铜和黑色的铁,同时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演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的必做实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图如下图1。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化学》“一氧化碳”一节中的两个演示实验 ,即 (实验 5 -10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 (实验 5 -1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可用一套简易装置来完成。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CO性质演示装置1.甲酸和浓硫酸  2 .澄清石灰水3 .以石棉绒为载体的氧化铜  b .操作步骤。①取少许石棉绒 (或玻璃纤维 ) ,尽量多附上氧化铜粉末 ,放入普通的细玻璃管中 ,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在小的具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胶塞。③在大的具支试管中加入 2mL甲酸和 4mL浓硫酸 ,塞上带有玻璃导气管的胶塞。当环境温度在…  相似文献   

5.
查卫方 《化学教与学》2013,(6):94-94,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是初中化学中唯一模拟生产实际的演示实验,但是由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一氧化碳不太容易及考虑到实验安全,一些学校常采用视频实验。文章就如何获得一氧化碳及实验产物的验证作一些归纳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和实验分析,使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异;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异.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分析对比,实验准备:1.演示实验:课本【实验5-10]和埃验5-11,2投影灯片: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CO与COZ的性质对比.3录像:小老鼠煤气中毒4.实验改进:封闭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银.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间匐我们已经学过,碳在空气…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确而影响化学成绩的提高。如何讲清化学基本概念,我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的。互.借助演示实验讲清苦本概念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它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课本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都有相应的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演示一个实验,讲清一个概念。但有的是演示一个实验可讲清几个概念。如演示了镁在空气中燃烧一个实验,可以讲情“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两个概念。甚至有演示一个实验可以讲清三个概念的。例如演示了配制NaCI溶液一个实验,可以讲清“溶液”…  相似文献   

8.
三个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比较山东临沂师专(276005)张苏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有三个还原氧化钢的演示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钢(教科书P.55)2.木炭还原氧化钢(教科书P.84)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教科书P.98、P.99)同时又展示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共振的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种教学创新改进方案,旨在使实验原理清楚明白,可以让学生上台参与演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我总要力争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缺少仪器和药品 ,我总要千方百计搞到。  例如 :为了做好实验 ,我自制了许多教具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器”、“灭火器简易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改进装置”等。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改进装置简介 :   1 图一为教科书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该装置的缺点 :①用橡皮袋回收尾气CO ,CO有可能跑到空气中 ,CO气体有毒 ,会污染环境。因此 ,该演示实验教师一般没有做。②CO气体能燃烧 ,没有充分利用废气———CO气体。图一 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两个传统电磁阻尼演示实验的存在的问题(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改变思路,设计新的一个实验方案,效果极佳且同时可以演示电磁驱动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一节《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时,需要较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量难以估量,造成浪费;实验次数较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反应体系开放,容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也存在弊端: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和产生的CO_2收集在一个塑料袋中,若CO和产生的CO_2量大,很容易使塑料袋炸裂,而导致污染。用点燃的方法处理时,实验开始通入一氧化碳并同时点燃尾气,则点燃的是一氧化碳和  相似文献   

13.
按人教社初中化学全一册上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课堂里往往弥散出较多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污染了教室环境,损害着学生和老师的健康,虽然把尾气燃烧掉,或用气球收集,但拆除装置时,残留的一氧化碳气还要泄漏出来。笔者设计了在全封闭中完成一氧化碳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就可以根除这种危害。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一.装置:如图所示:主要仪器有①储有一氧化碳气的沉浮式气体贮存器,②涂布氧化铜的长玻璃导管,(玻璃导管的直径8nm左右,长约25cm,用嘴向导管内哈气,湿润管壁,再将1克氧化铜吹进管内…  相似文献   

14.
高二物理在研究“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有两个必做的演示实验,第一个是“通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第二个是“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我们用可拆变压器来做这两个演示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教科书中,《初中物理》安排了18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9个;《高中物理》也安排了10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7个。可见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实验演示,可保证教学顺利地进行,失败的实验演示,会引起学生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阻力,使教学效果变差。为确保实验的一次成功,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实验的课前准备。初中物理《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若准备工作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中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演示实验,装置复杂,操作费时,实验现象能见度低。我设计了一套简易装置来做这个实验,基本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1.实验用品: 250mL平底烧瓶一个;一根长25cm左右粗铜线;橡皮塞2个;胶头滴管一支;澄清石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 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是现行中学教材中2个比较经典的喷泉实验,当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时,又可以产生喷烟现象。然而,教材中只是单独地演示它们其中的一种喷泉实验,同时演示这两种喷泉的改进实验未见有报道,而且很少演示氯化氢和氨喷烟的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要求教师在演示氯化氢或氨的喷泉实验时,要事先收集好气体。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一节<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时,需要较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量难以估量,造成浪费;实验次数较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反应体系开放,容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也存在弊端: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和产生的CO2收集在一个塑料袋中,若CO和产生的CO2量大,很容易使塑料袋炸裂,而导致污染.用点燃的方法处理时,实验开始通入一氧化碳并同时点燃尾气,则点燃的是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排空后点燃,一氧化碳会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实验结束后,各装置内部有残留的一氧化碳,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改常规演示为学生实验海南农垦通什中学(572219)赵国良1.中学化学课堂上演示Fe2O8的还原实验,用浓硫酸跟甲酸反应,制取一氧化碳。这一实验,学生已见过。总复习时,再重做,没有什么新意,若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效果更好。用1克MgCO3粉末,1克锌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