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观教育思想的发展,不同教育思想包含的师生观都是对当下现实境遇中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和发挥。从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逻辑进程探析,就内涵而言,师生观研究存在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主-客”或“人-物”的研究范式.二是“人-人”或“我-你”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会说理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归根结底是思维浮于浅表。运用话语标记“不可否认”,推进深度分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以话语标记“不可否认”为例,探究深化议论的路径:凭借“不可否认”,梳理多元论证方向;厘清“潜在认识”,挖掘论证隐含前提;激荡“两种认识”,构建辩驳逻辑链条,驱动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写作指导,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因为有人说“作文不是教出来的”,况且“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个案也屡见不鲜。然而环顾四周,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真切地渴望得到语文教师的写作指导。反观我们的指导,似乎还徘徊在方法、技巧、套路的外围,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逻辑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教学现代化问题,是一个与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逻辑教学现代化”不是要抛弃传统逻辑,而是传统逻辑教学也要现代化。但是,曾经采用吸收数理逻辑的方式效果不佳。从推理实践和自然语言论证的需要来看,用数理逻辑或“形式化”的逻辑来“取代”传统逻辑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最明智的选择是结合非形式逻辑、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要:“道”既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终极点;既是其基石,也是其核心。老子对“道”的反复变化的种种论证,则构成了老子哲学的全部内涵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新感性”是李泽厚对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动物的“旧感性”。“新感性”的“大厦”,分为“人化”了的“感官”和“人化”了的“情欲”两层。“感官层”无疑是“基座”。李泽厚的“感官的人化说”,是要描述和论证,即使人的生理感觉,也和动物的生理感觉不同。是“劳动”使人的生理感觉也“人化”了。本文对“感官的人化说”中的有违科学和逻辑紊乱,作了揭示。“新感性”大厦的“基座”中问题已如此严重,其整体结构的紊乱和错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7.
《拿来主义》是一篇富有思辨色彩的杂文,学习时要进入到同样的辩证思维中,才能将文本中提出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去”“送来”的逻辑梳理清楚。对文本辩证关系的分析,对不同概念间逻辑内涵的理顺,是明确作者论证思维结构的前提,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厘清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体验思辨性阅读过程,构建基本论证逻辑。  相似文献   

8.
<正>作家汪曾祺说,小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起始,“要慎始”。他还说,“开头以峭拔为好”。峭拔,凌空突起之谓也,即开头要有冲击力,要一下子攫住读者的心。一语中的,可谓善为者经验之谈。反观当下,中学生写作记叙文,且不说题材单一,结构布局不讲章法,单是对记叙文如何开好头,也全然没有意识,散漫随意。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结论要经过逻辑论证,这是人所共知的,任何数学工作者都不会承认一条未知证明的“定理”.但是,对于数学教育,人们似乎宽容得多,没有提供理论依据或实证支持,也形成结论,并且还常常“没有受到质疑”.本文想通过一个小案例说明,这种“习以为常”的空气需要改变,数学教育的结论也是要证实的,否则,会“误假成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当下小语教学“死”、“散”、“平”等现象的反观和思考,作者选择以“专题教学,为突破口,以“教材归并”、“模块组合”、“内外融通”为策略,从而将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同时,“专题教学”也为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一条“师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墨经》的论证逻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经》作为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具有许多关于论证的精辟思想,涉及到了论证的功用和目的、论证所应遵守的基本逻辑规律、论证的具体论式、对“悖论”的反驳、论证评估等方面。《墨经》的论证逻辑思想主要包含在关于“辩”和“说”的条中,其中的“辩”和“说”都包含了推理论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子瑜 《教育文汇》2012,(3):52-52
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读了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再反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我对当下教育几乎无处不在的用条条框框压制孩子的价值观和做法深表忧虑。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五册《论证》一文中说:“论证要严密,要遵守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努力把论点和论据间的联系交代清楚。”从逻辑角度看,这句话有三个毛病:(1)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归纳”是“推理”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是不能并列的,如“钢笔”和“文具”是属种关系,它们就不能并列。而这句话中却将“归纳”和“推理”这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2)误将“推理”当成“逻辑方  相似文献   

14.
沈玲 《语文知识》2016,(6):52-54
好课要读出语言的意蕴,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PPT和各种光电设备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教学貌似热热闹闹,好像“分析”得很细腻周全,其实所问所答都是学生自能读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北京中办奥运会成功,给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的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进入奥运会的难度也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一系列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什么才是有效的培训?美国建筑学家C&#183;亚历山大在他的《建筑的永恒之道》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传授这种方法性知识的工具——“模式语言”。该模式包括三个主要成分:在什么情景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种模式也可以说是一些“套路”,就像中国京剧,一招一式都有套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对成规的学习,而且要反复练习,感悟其中的精髓,直至彻底掌握,然后才可能“从古洼而有新得”。  相似文献   

17.
“必然”,在哲学当中,是与“偶然”相对的一个重要范畴;而在逻辑学中,它又是与“或然”、“突然’油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形式逻辑范围内,“必然”与命题、推理和论证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旦在不同的逻辑形式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用。模态逻辑直接讨论必然与可能、必然与突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推演;假言命题讨论前后件之间的必然关系;推理要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否必然Z论证则讨论理由与推断(沦据与论题)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本文主要讨论逻辑学中“必然”的各种意义。一、摸态逻辑中的“必然”“必然”在摸态命题当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问题,学术有不同的看法,通行的主要有两种,即“物质起点说”和“实践起点说”,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似有不妥,本文从对“现实的人”的涵主及“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依据的揭示上,论证了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就是“现实的人”这一例题。  相似文献   

19.
“论证式”教学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其特点就在于呈现“论证的科学”和“科学的论证”,让学生感受说理过程、推导过程,从而感受理论的科学,教学的意义,走进科学理论.而“论证式”教学就是要确立论证的命题,围绕命题实施内涵论证、内联论证、依据论证.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是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而颁布的一项政策,特别强调要提高作业质量,因此,设计开放性作业成了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诉求。文章从基于“双减”政策布置初中历史作业的基本逻辑展开,讨论开放性作业的实施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以案例分析为核心手段,提出了“聚焦素养”“关注现实”“开拓场所”等实施路径,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