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成欢 《考试周刊》2023,(39):40-43
“读思达”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面临阅读难、理解难、思考难、分析难等实际问题,应用“读思达”的方式可以基于阅读、思考与表达,逐步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古诗词学习提供教学思路和手段。“读思达”理念可以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合理地表达,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出古诗词的情感和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将"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方阅读积累体育基础知识,多向思考培养体育学习思维,多维表达发展体育实践能力,实现体育学科的创新性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逐渐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读思达”就是其中一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读思达”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语文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读思达”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重点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种学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顺利实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鲍一凡 《教师》2022,(28):87-89
“读思达”教学法很好地兼顾了一般教学法所要求的科学性、继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得到了教学界的广泛认同。然而,“读思达”教学法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习任务的数量和频次设置不当,对“阅读、思考和表达”三者的重视程度不均等。文章运用事理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尝试分析上述问题给日常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合理安排‘读思达’教学法的开展频次”和“完善对‘读思达’三个环节的均衡评价”两个主要对策来尝试解决问题,以期助推“读思达”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林钦 《亚太教育》2021,(5):95-96
阅读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思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表达是一种讨论式的学习,这三种形式的学习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阅读、思考、表达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读思达”教学法,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就“读思达”理念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策略加以探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泛阅读,助力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内练外展,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编演课本剧,激发“读思达”活力;竞赛式教学,调动“读思达”兴趣。以期借助新教学理念的引入让自读课教学焕发活力,助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7.
读后续写主要考查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实践证明,教师将“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促进学生读后续写水平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在当今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对小学文言文现状进行分析,从"读思达"教学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字-文言文、"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出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小学文言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9.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实现学习中心和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法,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它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法,是各学科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共同法则。阅读对应于认知输入,思考对应于认知加工,表达对应于认知输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本质、本体和核心。"读思达"教学法具有科学性、继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是一种能够帮助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教学法。读、思、达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典美文诵读以吟诵为主要方式,以舞台表演为载体,运用多种典型的手法来诠释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它是一种把经典美文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经典美文诵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指导的“三元一体”经典美文诵读课程开发策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创新价值,对学校课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读思达”教学法,旨在“阅读、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校本作业开发立足于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分析和整合,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读得懂、学得透,说得好”,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扩展了学生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12.
詹光明 《亚太教育》2021,(1):100-101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生本思想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主张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好理念、设计好导读单、营造好氛围、组织好思辨课堂、指导好展示表达,充分发挥教师引领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新颖、高效的学习环境,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细菌”教学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拓展练习等三个方面,阐述“读思达”教学的有效阅读、深度思考及个性化表达等三个环节的实践研究,认为“读思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开展深度学习,提高阅读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等生物学科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华 《亚太教育》2021,(5):91-92
在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是最基本的环节,知识经过这三个环节转换成为素养。“读思达”教学法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发现,数学学习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进行整合,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工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学会将数学思维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读思达”教学法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组织相应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优化数学课堂,促进小学生多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阐述了“读思达”教学法的相关界定,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说明“读、思、达、练”四步骤教学操作流程。同时,文章结合该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为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开展“精阅读”“深思考”及“准表达”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姚琼兰 《学苑教育》2023,(19):89-91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阅读+思考+表达”的综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统编教材语文习作教学实例,对“读思达”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苏丽春 《亚太教育》2023,(22):112-114
“读思达”教学法将促进学困生阅读、思考和表达作为核心和脉络,能辅助学科教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转化班级学困生,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困生数量相对较多。为改善这一状况,在分析“读思达”教学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探究“读思达”教学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促进其学习的有效策略,包括“分析学情,了解学困点”“源头追溯,激发学习兴趣”“微课导入,促进知识输入”“创设情境,引导深度加工”,旨在促进学困生知识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杨敬 《学苑教育》2023,(26):28-30
伴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学习长远发展。因此,“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优化阅读输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在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强化学生辩证思维,最终使初中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养,从而将思想意识引导到生活实践当中。基于此,本文对“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