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涯教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学阶段进行生涯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涯教育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生涯教育的本体认识,回答什么是生涯教育,且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等相关概念进行区别;二是如何实施生涯教育,根据生涯教育的本体概念提出“一体双翼”的方法论,即以学生为本体,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坚持心理指导与课程手段相结合,用心理理论进行生涯教育,同时结合具体课程把生涯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力资源是学校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学校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实质就是开发教师的智慧技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学校结合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提升教师智慧技能开发,意味着学校教育管理、人力资源与教师职业成长的整合。本文就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产生的含义、对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生涯教育是高中生生涯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生涯规划指导从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的延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多份文件对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开展生涯教育?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是必要的。受学时限制,仅仅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显然是不能完成生涯教育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校生涯教育成为必然选择。如何开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基于学科,规划生涯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成为国内外生涯心理学领域的新热点,它指个体面对生涯角色变化时能够主动选择、自我调整与平衡的能力。在探讨生涯适应力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有必要分析该理论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作用,提出提升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水平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理念;分阶段围绕生涯适应力维度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重新定位角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传统高考制度下“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这也使生涯教育登上了教育改革的前置位。结合高考改革下生涯教育的现实诉求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转变观念,重塑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合理认知;制定统一标准,细化生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构建立体式生涯教育操作体系;培养专业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四位一体”发展体系以形成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7.
新高考背景之下,学生如何依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学科选择?学校又该如何适应新高考改革?生涯教育、生涯规划与指导应该是重要的切入口,科学合理地设计生涯教育的内容框架,积极多向地探索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目标,从而做好人生规划,满足创新的育人方式以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5年4月7-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简称"学校心育委")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举办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与生涯教育高端论坛,论坛宗旨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品质建设;推进生涯教育发展,促进生命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职业生涯的主要场所——学校要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STEM生涯技术学校是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阶段实施STEM教育的主要场所。聚焦美国生涯与技术学校和STEM教育的发展历史,阐述了STEM生涯技术学校建立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了STEM生涯技术学校的特点,包括STEM教育和生涯与技术教育充分融合;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基于项目的学习。并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STEM教育提出建议,以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STEM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涯教育主张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解决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工作就业脱节的问题。生涯教育的实施情况将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本文立足思想政治教学,指出教师应积极从学科教学出发,发掘、提炼生涯教育元素,经过恰当的课堂组织,对学生实施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生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个人的全面关注,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通过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从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然而,如何构建生涯教育体系为学校和老师广为关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生涯教育模式,从生涯启蒙、生涯探索、生涯决策三个角度全方位开展生涯教育,成为符合生涯教育规律的生涯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是学生凸显不同个性和才能并开展生涯探索的关键期,将学校生涯教育发展重点放在中学阶段已是各国的普遍趋势。为建立健全英国中学生涯教育体系、重新确立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地位、发挥生涯指导促进社会公平功能,英国政府将盖茨比基准列为中学阶段学生涯教育法定基准,采取颁布生涯教育总体指导框架、确定专人负责指导框架实施、助力学校系统开展生涯教育、构建个性化动态“学生画像”等策略。这些举措使盖茨比基准在中学得到顺利落实、促进学生做好更充分的生涯准备、促使学生获得更优异的学业表现。英国加强中学阶段生涯教育路径,无不体现出“多方协同、合力推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学生涯教育面临途径困难的问题,致使生涯教育效果不佳,无法落到实处。针对此,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开展生涯教育的载体,开发了社团选修课程,在社团活动中渗透生涯教育,从增进体验、提升能力、明晰愿景和增强信心四个方面助力学生的生涯发展。据此,提出了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生涯教育的思考:因地制宜,发挥学校优势;建立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生涯教育,是指指导年轻人在其一生中做出各种决策井帮助他们为实施自己的决策而做准备的教育。生涯教育与指导不是国家课程中的单一学科,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个课程领域。学校生涯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涯教育管理技能。学校必须在课程框架内规划和协调生涯教育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北京市1048名普通高中学生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生的生涯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自我知识了解比对世界职业知识更多,对未来生涯决策自信心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学校支持是影响学生的生涯成熟度的有利因素;家长、社区和学校支持是提高城区学生生涯成熟度的支持路径,郊区学生则主要依赖家长支持,城区学生的支持路径更加多元。对此,建议建立和完善生涯教育机制,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构建多位一体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大,越来越需要学生提前熟悉选科和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基于开展生涯教育的政策背景、学生需求、理论基础和学校理念,学校对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进行探索,从生涯启航、生涯探秘、掌握生涯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开发与实施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涯教育能较好地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生涯教育本土化则使教育更贴近现实,将教育与地域特点和社会需求深度融合,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高职院校生涯教育本土化缺乏深度、宽度和广度,鉴于此,文章建议围绕“一心三库五体系”进行生涯教育本土化探索与实践,学校应建立专业的生涯教育研究团队,深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和就业趋势,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规划,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涯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生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十分必要,在引导学生向内探索、向外探索以及作生涯决策时有机融入理想信念、中国梦、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代特征、国情等德育内容。这可以确保生涯教育的方向性、增强生涯教育的教育性和提升生涯教育的可持续性,缓解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虚热”现象,以促使生涯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涯教育在助力教育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目标与内容设计缺乏国家标准指导、实施途径缺乏系统整合、师资队伍“质”与“量”均有待提升、家校社政协同的支持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可从制定生涯教育的国家标准,构建多元整合的金字塔式实施模式,打造数量充足、能力达标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家校社政协同的支持体系入手,推进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