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迫在眉睫。数字技术方兴未艾,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是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基于农业强省建设视角,实证检验数字农业促进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以及财政支农对数字农业发展的影响,发现数字农业对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U型非线性影响,并且数字农业还通过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绿色产业发展间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财政支农通过促进数字农业发展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应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农业须持续投入,久久为功,要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农业投入机制,数字农业促进农业强国目标实现的作用彰显的地区应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他地区要加大财政支持数字农业力度,中央政府应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数字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要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绿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绿色产业,并提高其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是基石,应该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做强基础教育具有递进式意义构成逻辑,依次是“基础教育强”的本意蕴含、“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的功能蕴含与“如何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蕴含。做强我国基础教育,需要内向激发“教育之力”,定向夯实“教育之强”,有效提升教育的“世界之位”。面向未来,我国要循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本性、逻辑、轨道去做强基础教育,具体行动路径是:推进基础教育自我革命,凸显基础教育中国元素,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激励相容是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前提条件。中国农业发展激励制度在“农业新目标提出—农业发展激励制度边际功能衰减—农业政策偏差”过程推动下不断演进,具体改革大体沿着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激励对象确认两个思路展开。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农业发展激励制度需要确保所有农业经营主体在此过程中可持续地获得足够的收益,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平衡多元化目标、兼顾多元化产业发展、包容多主体共存的现实挑战。农业强国建设激励制度优化的总体思路是匹配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优势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多元化目标,以最小化激励成本原则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鼓励不同地区和农业经营主体自主探索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分工和增收渠道。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实践路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拆分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确保所有激励措施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前农业转型升级中财政税收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给出可有效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驱动要素;结合以往财政支农补贴状况,给出装备提升工程及提质增效工程两种关键支持路径的政策建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有效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湖南省数字经济乘势而上,前景广阔。但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具体包括:政策与新基建存在短板、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偏弱、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失衡、企业数字化转型较缓慢、产业生态系统亟待优化以及基础支撑保障能力较低。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引导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高端创新人才引育,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补足数字经济发展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现代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人们的现代化品质进行培养,就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基于此,现对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玉荣  王颖 《成人教育》2008,(11):38-3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任务,这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重大决策。成人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人教育可以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劲的经济崛起之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代西方世界的发展瓶颈和文化危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契机,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便捷载体和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要以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为起点,要以繁荣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要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良好形象、产生吸引力为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进军的关键举措,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为农业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文化传播、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富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当前,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乡村数字高端人才缺乏和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了科学统筹,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着力加强农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和跨区交互,加速建立规范标准和共享机制等优化路径,实现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书贤 《江苏教育》2022,(20):43-46
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与重要目标。为此,应加强政府推动,强化决策引领,实现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注重对薄弱学校的拉动,通过区域结对、学校结群,高效推进共建共享;利用教育发展引动,扩大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借助城乡一体化传动,实现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经济发展辅动,提供共建共享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其具有天然的弱质性,所以需要国家财政的扶持。通过选取我国1981-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产出对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冲击有正向响应,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有较高的贡献度。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财政支农的长效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从而实现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首先利用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分析了城镇化对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反作用问题;并进一步利用2003—2012年的实际数据,采用SVAR模型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与城镇化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与同期的城镇化程度具有正的相关关系,财政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最后在此基础上,就财政支农政策与城镇化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统筹规划缺失、发展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不足和项目培养模式简单等问题。学校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科学规划为蓝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教材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因子,其质量高低严重制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数字教材存在概念与内涵模糊不清、内容与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与评价缺少规范、育人功能难以落实等问题。通过梳理数字教材的价值意蕴,厘清其概念要义,分析其教育性、技术性、服务性和职业性的内涵特征,提出从聚焦理论研究、加强实证分析、打造团队提质、深化技术赋能和加快标准开发五个方面助力数字教材的开发,以期为数字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拱墅区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之一,"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成为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我区以"公共应用区里建,特色应用学校建"的思路,积极推进区域数字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西北地区全面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项工作,建立了彰显地方特色的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质效不断提高,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法治社会建设日益深化,法治文化浸润人心,群众守法自觉性和法治信仰不断增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的现实需求,西北地区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从立法、执法和法治意识等方面共同发力,切实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主要是: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加强政治理论创新、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郑伟明  孙伟 《成才之路》2024,(11):45-48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普通高中德育机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普通高中德育和党建工作中运作机制不完善、党教融合不充分等困境,珠海市实验中学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校园文化的德育熏陶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活动的激励引导作用,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普通高中大德育体系。其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提升高中党建水平和学生德育水平提供支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框架,而且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借助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是实现农业“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运用替换解释变量法、剔除部分样本、调整样本期以及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农业碳生产率之间有正向关系,并对其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东部地区、产销平衡区和高技术创新能力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最大。数字经济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存在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数字校园在协同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效应是数字校园实践者和研究者所期待的理想目标。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等8种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北京市属8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调查显示:这8种机制在不同学校的受重视程度、发展现状、运行方式等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发展都不够完善,亟需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因此,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这8种作用机制的功能、作用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这些机制,促使数字校园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