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节教学设计将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尝试推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体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巨大,认同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阿伏加德罗常数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试题几乎年年考,为此,笔者就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题型进行归类例析,供同学们参考。一、考查对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的理解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这就要求学生只有正确领会课本中所讲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才能真正灵活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去解决实际问题。课本概念;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  相似文献   

3.
庞琬人 《新疆教育》2012,(16):211-212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因此,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考试方式,过去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在高考试题中出现,2005年高考也不例外,但分析试题可以知道,这类试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些新的亮点和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此知识点进行总结例析,并就此归纳,供大家平时学习或复习时参考.一、所需要知识回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实质是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即12g12C所含的原子数目.通常用“NA”表示,而“6.02×1023 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这里需要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概念及其关系,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粒子数目,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是mol,粒子数目N=nNA, 质量也可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建立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易混淆原因分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微粒个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相互换算的“桥梁”.在具体应用时,常用6.02×1023建立关系式.同时,6.02×1023作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需强化记忆,从而造成两者等同的错觉.事实是后者只是前者的近似值,而不是等同,它  相似文献   

6.
王志荣 《广东教育》2005,(10):63-64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热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应用,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1,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此题型的考查在十多年的高考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二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其它一些量之间的换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纵观2007年高考化学试卷(含理科综合卷),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试题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试题联系多、覆盖面广,涉及物质组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热点知识,主要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辨析与应用,以及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笔者结合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来谈谈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试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灵活运用此部分知识,现将常见的错误原因一一剖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同学们要想灵活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去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正确领会课本中所讲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一、对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的理解课本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使用6.02×lO23mol-1这个近似值.  相似文献   

10.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热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应用,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此题型的考查在十多年的高考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二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其它一些量之间的换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如化学反应、化学键、晶体结构及物理学中的很多相关量必然要用到阿伏加德罗常数。此类命题以后还会加强。题目在注重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某些概念理解的考查。纵观近十来年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常巧…  相似文献   

11.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经久不衰,其中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高考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通常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背景,但涵盖知识面广泛,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的数目、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共价键的数目、平衡体系中气体物质的量、平均摩尔质量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换算等.在考查时又常常设置"陷阱",考生一不留神便会掉进命题设定者的"陷阱",如果考生注意以下几点,便可绕开"陷阱",顺利解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中的必考考点,由于它与中学化学知识联系的比较广泛,使得这类问题变得多变而复杂.成为学生考试中的一个难点.现将阿伏加德罗常数涉及的考点及解题时的思维策略作如下分类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朱方仕 《中学理科》2007,(11):38-40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贯穿高中化学始终的物理量,它是沟通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同时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也是高考的热点,不仅要求基本概念明确,而且知识涵盖面大,要求思维严密,审题要细.此类题常考常新,且区分度好,具有选拔考试的功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会继续保持这种趋势.那么如何跳出高考命题者以各种巧妙构思设置的形形色色的陷阱呢?笔者认为解答此类题应注意NA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对NA的考查角度的分析,同时要加强实战演习.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解读1.1概念:0.012kg12C所含碳的原子数1.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精确值(0.012kg12C所含…  相似文献   

14.
陈碧蓉 《家长》2023,(22):177-179
<正>“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教育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更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单独讲解的,导致学生难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大单元教学则将所有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在“大单元教学”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所以,本文结合教材实例阐述“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小学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考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其实质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的记忆和理解是否到位,考查考生学习的严谨性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本文通过对高考中出现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题的分析,找出其考查的知识或能力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科技出版社)必修《化学1》第1章第3节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这节内容中“气体摩尔体积”是重点,也是难点。起初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1)复习导入:复习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强调物质的量的作用——把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教师与学生需改变传统观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坚持趣味性、科学性、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开展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一是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设置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二是教与学全程融合评价,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三是注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合理设计单元学习内容;四是注重学习思想有效转化,深化学生单元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单元整体学习,可有效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背景“物质的量”是全新的定量分析系统,它是七个国际制物理量之一,但由于该概念模糊、晦涩难懂,学生往往不能精准理解这个微观的物理量,不能理解其真实、本质的含义,更谈不上运用,有些学生甚至停留在套计算公式的层面上。本文从知识的来源、本质着手,从相对质量的实际意义出发,探究“物质的量”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及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加深对“物质的量”的本质的理解,能够初步体验数据分析、证据推理、探究思维以及宏微转换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摩尔的基准,它的本质是指12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通常用NA表示。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将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等物理量与微粒数联系起来,在科研、生产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与之相关的试题几乎是每年必考,而且题意中往往有意设置干扰性因素,答题者稍一疏忽即会铸成大错。为避免在此类试题中失分,同学们请务必注意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物理概念教学对于物理教学至关重要.“加速度”是高中物理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初学高中物理的高一学生存在较大学习困难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在学到“加速度”内容后就失去了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信心.本文从单元大概念的视角,建构突破“加速度”这一概念教学难点的策略,让高一学生在初学高中物理过程中跨越障碍,顺利进阶,避免过早失去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