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政策工具—目标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关系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中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主要存在着政策工具运用不均衡、政策目标偏向性、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需求型政策配置,激发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动力;完善现有供给型政策工具,构筑人才培养坚实推动力;深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创建人才培养适宜土壤等。  相似文献   

2.
构建“路径—工具—评价”分析框架,梳理地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路径和工具,并基于PMC政策指数模型进行政策评价,有助于回答地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政策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和效果如何的问题。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主要从布局结构、均等机会、培育质量、学校治理、政策条件和资源配置六个方面规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同地区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呈现差异性,东部地区以过程型工具为主,中西部地区的保障型工具占比居多。在政策评价方面,各地区的政策得分跨越3个评价等级,平均水平为可接受级,政策结构相对合理,政策支持的一致性水平较好,但需要在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进一步完善。未来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过增加过程型政策工具,扩宽政策内容覆盖面提升政策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将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引入乡村振兴,结合农村实际,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群体,开展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带动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资源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总结脱贫攻坚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扶贫路径,助推职业教育将脱贫攻坚前期经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plus11软件,选取了14个代表性省份及直辖市出台的41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从“资助保障”“组织部门保障”“学校建设保障”“帮扶机制保障”“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对脱贫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整理分析,梳理省级层面职教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路径,总结其特点。并从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文本、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以及扩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内容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有合理的政策工具为其保障。以《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维度构建起《意见》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剖析《意见》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的特点与不足。研究发现:《意见》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上存在差异,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三类政策工具内部的次级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不够均衡。结合目标要素来看,政策工具在十大目标要素的达成上都有所运用但各目标要素在使用政策工具的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别;各类目标要素在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具体政策工具使用单一的特征,同时为达成特定的目标来选择基本政策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未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应着眼于: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的结构,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比例;调整次级工具内部的失衡,加大“短缺工具”的供给力度;重视目标要素的整体发展,改变工具使用的单一特征;以目标为工具选择的依据,提升目标与工具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政策工具对“府学”关系建构的影响为核心,从政策工具类别和“府学”关系权责要素两个维度建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府学”关系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归类和统计分析发现,“府学”关系政策工具类别存在外部结构窄化、内部结构无序以及与权责要素耦合度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从减削权威工具、坚持能力工具、规范符号和规劝工具以及重视学习工具等方面,优化“府学”关系政策工具箱;从“胡萝卜+大棒”组合运用以及“政策工具+”模式方面,调适“府学”关系政策工具类别结构;从政策环境、政策目标以及政策目标受众的影响等方面,提升“府学”关系政策工具与权责要素间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是推动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研究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两个维度对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政策工具组合呈现结构失衡样态,政策内容分布突显决策偏好指标,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配置具有差异性.建议采取调整政策工具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聚焦核心评价主体、加强政策工具供给等措施,优化教育评价政策的制定,完善新时代教育评价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是中美两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途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和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两大著名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借鉴这两项竞赛项目设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项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本文从奖项类型、获奖等级配置、奖励形式、奖励对象四个方面对中美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的奖励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规范奖励政策、丰富奖励形式、优化奖项设置结构等完善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奖励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队伍数量短缺、结构失衡、专业素养不足、稳定性较低等问题,城乡教师队伍结构与质量差异仍比较明显,影响了乡村教育发展,加速了乡村生源向城性流失,进而从人才、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影响了乡村振兴。在以上问题背后,有深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制度的制约。当前,迫切需要大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制度,重点加强教师综合待遇、编制、职称、培养、培训等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切实推进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加强技能型乡村建设是缓解乡村技能短缺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文化支持、技能人才保障、技术技能支撑,助推乡村文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然而,受乡村技能环境建设“失位”、乡村技能资源供需“失衡”、乡村技能治理体系“失能”等因素的影响,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不强。鉴于此,可从完善乡村技能环境建设、优化乡村技能资源配置、打造乡村技能主体共治格局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教育人才援藏政策始终在西藏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实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伴随国家人才战略的调整,教育人才援藏政策不断创新和优化,援助方式从单向转向双向,从分散转向“组团”和“结对”,援助内容更加精准、多元,更加侧重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受援学校的内涵发展、激发受援师生的内生动力。针对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政策目标、教师培训、支援途径、人才管理与保障等四个维度提出完善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扎根理论”对中韩两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就政策文本而言,韩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职教法律体系,而中国职教立法尚未体系化,多数职教政策处于非法律化层面;就相关概念及类属而言,两国职教政策所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政策理念。基于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科技和文化传统,两国职教政策各有特色,可在比较基础上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才的振兴。从乡村振兴的主体入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困境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从政策回顾、效果评价和完善路径等方面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体系的建立或完善,进而促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教育要先行。人才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进,而这两个方面的实施都需要继续教育的优质供给。继续教育要真正服务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该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并从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历继续教育三个具体路径服务和支持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要培养,根本在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在政策意涵上,彰显了乡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统筹设计,乡村教育振兴层次类别与地域功能全面覆盖;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意识到用西方理论套裁中国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从中国实践出发”或“扎根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方案,但理论原型依然是“西方”的,是“从西方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中国”,应回归“把中国作为方法”;在实践路径上,实现了赓续优秀传统与弘扬现代价值、教育振兴乡村与乡村教育振兴、政府倾斜支持与多方援助帮扶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深入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毕业生是有创新能力和理想信念的青年才俊,应引导其进行乡村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就业难的状况,推进乡村振兴迈向美好未来。对此,文章以行为公共政策为研究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的乡村创业政策行为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乡村创业行为效应的关键要素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感知变量、政策评价变量对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行为效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的乡村创业政策行为认知机制呈现出典型的政策评价部分中介效应;(3)政策目标群体是否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会影响政策感知对政策评价路径的作用。文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乡村振兴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层面颁布的2008—2021年度的32份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内容挖掘,构建“政策工具”和“就业渠道”的二维分析框架,探究现阶段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充分就业拉动创业为目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政策工具使用和就业渠道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中,正在不断探索新政策工具的使用,逐步构建丰富完善的政策工具体系;政策工具使用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政策工具缺乏与多就业渠道的匹配性应用。因此,建议完善架构政策体系,改善政策工具整体结构,调整供给型工具内部结构,适度提高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比例,着力开发需求型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围绕乡村振兴的实施,基于社会政策复合性角色功能与乡村振兴多层次战略目标的关系,揭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政策的要求与社会政策建设现状之间的张力,现行的乡村社会政策面临着全面深刻的结构转型。其改革方向是:横向结构上,推动社会政策从补缺型向制度型转变,增强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纵向结构上,加快农村社会政策从扁平型结构向多层次结构转变,当下要突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建构;内容结构上,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需要的变化,实现农村社会政策从生存型向共富型的转变,满足乡村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乡结构上,实现社会政策从分化型向整合型转变,推动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全国整合。因应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改革创新,应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一百年”总体部署及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分阶段进行,与国家相关宏观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强化政府的倾斜性支持、东西部协作、多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20.
李利娜  吴佩如 《教师》2022,(16):126-12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目前在农业基层队伍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类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环节,通过教学引导,让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树立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职业价值观,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懂农、爱农、践农”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