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外语教育教学面临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师不仅应该成为“教”的专家,还应该成为“学”的专家,而且只有通过“深度”的“学”才能实现“有效”的“教”,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对外语教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文本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意义,回顾了深度学习路径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深度学习的环境、内容、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建构教师深度学习的分析框架。基于该系统框架,从如何优化深度学习环境、丰富深度学习内容、深化深度学习过程、追踪深度学习效果、促进高校外语教师深度学习各生态子系统的互联互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的深度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目标,而深度教学能够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结合具体的课例,阐述了实施深度教学时,教师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内容,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辐射力”“深入历史人物,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引领力”和“拓展课堂空间,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理解力”等方面探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路径,并在教学中找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原动力,从而让历史教学变得有灵魂、有深度,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知识,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3.
“可见的学习”的核心观点是教学过程中真正让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的单元教学为例,展开“可见”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教学重构,实现单元学习路径可见、学习目标可见、学习过程可见、学习评价可见,让“教”与“学”变得清晰可视,推进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4.
适应与转化原理是教育哲学的基本原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系统中,所谓适应是指“三维目标”必须与“最近发展区”相互适应,“教的活动”必须与“学的活动”相互适应,“教的内容”、“教的方式”与“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应当相互适应,教师、学生、教材及其它学习资源、手段、环境等因素间的相互适应.所谓转化是指教师要把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给学生,学生再把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为现实力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做到积极地适应,从而达到高效率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以学为中心”,回归教育本质,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只有落实到课程中,才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泰勒原理,从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重维度进行课程设计,聚焦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价值观学习多以“授受”“内化”的方式展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距离——相互“不可见”,这也成为学生价值观学习有效实现的最大阻碍。基于“可见”的可能视角,克服传统价值观学习中的桎梏,意味着使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学习中能够相互看见、遇见、听见、预见,而重构学习环境、重塑学习范式、重择学习反馈,可谓是推动价值观学习从“缄默”迈向“可见”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赵钦良 《教育评论》2023,(5):153-155
从课程视角看,教-学-评应是一致的。评学教一体化的内涵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协调统一。教师要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制订学习评价目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对后续的教学作出调整,以期达成教学目标。正确认识评、学、教的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岩 《吉林教育》2005,(6):40-40
1.引导自学.培养儿童自主识字的能力。过去《教学大纲》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则关注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大纲”是注重教师的“教”。而“课标”是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他们特别加强了学生利用拼音及已有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和同学间互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魏一营 《学苑教育》2023,(15):37-38+4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为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互助、互补、分享、共进,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合作学习主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适合学生的主题和内容,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关注小组间的基本平衡,这些更加彰显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教”与“学”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学校长,职责是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课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更多地是关注学习者的学.的标志是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是提醒教者在教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随着大量时间走进课堂,参与不同教师的教学活动,我深深地体会的动机,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徐红 《上海教育》2007,(10B):53-54
发挥教研在课程领导实施中的作用实现新课程目标,聚焦点在课堂教学。以往教师更多的关注怎么教,而我们现在更强调学生如何学,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一方面我们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我们着重研究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甚至每天、每节课让教师更多的反思“我让学生会学了吗”。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聚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研问题,是校长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时总是以“教”的维度来思考,而忽视学生“学”的层面的整体推进,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松散和被动。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就要求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学生历练语言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经历“体验一升华一迁移”的思维历程,从而形成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语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加工”,将教材当做“教”材的现象,导致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浮于表面,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学习的深度。教师只有依托教材逻辑主线,凸显隐含的核心价值观主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将核心价值观照进现实,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才能实现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落地,将核心价值观“进头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课程文化创新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通过用教材教(改变过去“教教材”),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从这三个维度强调了新课程是塑造人的教育。它归还思维于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它归还过程于学生,让他们在探求中去感悟,去体验,去点燃创造的火花;它归还本质于学生,让他们把对学习的良好情感内化为一种品质,不仅学会学习,还要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终身学习。由此可见,用“教材教”就意味着教材既不是“圣经”,也不是终极目…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领地,因此,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角度而言,主要局限在教师的教上,从新课程的发展性教学核心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而言,主要局限在知识技能教学和教法上。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教学观,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相比较,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新的课堂教学观致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评估标准,是对真实、复杂的学生学习进行评估的一种简便可行的工具,也是一种“以评促学”的“媒介”。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等开发与运用评估标准,有利于推动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创新,主要包括确立“素养本位的学习目标”、重构“素养立意的学习内容”、凸显“学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和建构“学习为本的评估生态”。就目标创新而言,可以基于评估标准将知识本位目标进阶为素养本位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就内容创新而言,必须依据评估标准选择支持素养全面发展的内容并将其组织为结构化的学习单元。就实施创新而言,需要运用评估标准促进学生的自主监控、自主调节和自主反思。就评估创新而言,则要借助评估标准促成课堂教学评估从评估后置走向评估前置、从教师主导评估走向学生参与评估并从“教—学—评分离”走向“教—学—评一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构建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融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有与学生的“学”密切配合,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合一”.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的学习探知.同样如此,学生的高效学习活动,是为了推动教师深刻的教学活动.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师的“教”作为主要活动,忽视“学”进程的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经常游离于教  相似文献   

18.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指向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和实践,强调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教。为了让学生的“学”“看得见”,教师应当聚焦并深度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尝试从创设主题语境、明确活动目的、搭建活动支架等角度深入探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于学习过程因素的研究》一文将学习过程分为动力和执行两项主因素 ,进而又将动力因素分为四项子因素 ,将执行因素分为五项子因素。通过这九项子因素的分析能够客观地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自觉地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只有对所要教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