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表面肌电与等速肌力训练仪器,就血流限制训练(BFRT)探讨对摩登舞专项学生下肢主要肌肉力量、肌肉指标等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24名摩登舞专项学生随机分为无负重组、负重组及负重加压组,进行肌电、等速肌力测试仪器相关指标的测试,选取的实验动作为深蹲、弓箭蹲。结果 1)负重加压组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均方根振幅值显著增加。2)负重加压组能够显著提升受试者股四头肌60°/S、180°/S角速峰值力矩、峰值功率、最大做功,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无负重组和负重组。结论 12周负重加压组训练对摩登舞专项学生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效果优于无负重组和负重组。相对于传统的强度力量训练,应用血流限制训练(BFRT)可以更快地达到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负荷和肌肉疲劳对表面肌电信号非线性参数的作用规律,探索精准力量训练中对肌力、肌肉做功和疲劳因素敏感的非线性指标。方法:6名受试者在非疲劳和疲劳状态下分别完成徒手至90%最大负荷共7个负重水平的下蹲起动作,采集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足底压力和膝关节角数据,提取表面肌电非线性参数分形维、多尺度熵、科尔莫戈诺夫熵、LZ复杂度,由足底压力和膝关节角计算膝关节力矩,对疲劳前后负重蹲起动作过程的肌电参数和膝关节力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无论肌肉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表面肌电的非线性参数均随负重水平增加而增大,但同等负重水平下,肌肉疲劳导致参数降低。其中,科尔莫戈诺夫熵的线性增长性最显著,而分形维的数值稳定性最高,其峰值出现在60%~75%最大负重。结论:1)骨骼肌系统的复杂度受到肌肉疲劳和肌肉收缩的共同作用,在运用表面肌电非线性参数评价肌肉疲劳时,应消除肌力或关节力矩的影响;2)表面肌电分形维能较好地反映肌肉做功能力,更全面地评估肌肉工作状态,可以作为精准化快速力量训练及肌肉伤病康复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两组不同离心训练背景的女性运动员在跳深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特征及运动表现的差异,探讨长期下肢离心训练是否在预防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招募女性大学生运动员24名,并根据有无离心训练经验将其分为跳跃组(跑跳类田径运动员,n=12)和非跳跃组(游泳运动员,n=12),所有受试者完成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向心/离心120(°)/s]和40 cm高度跳深动作测试,采集并分析测试动作相关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在膝关节等速肌力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大的膝伸肌离心肌力和膝屈肌向心肌力(P<0.05),但H∶Q无显著性差异。2)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高的重心腾空高度和更短的动作完成时间(P<0.05)。3)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小的着地跖屈角,髋、膝、踝关节ROM,膝关节离心功及贡献度,更大的踝关节离心功贡献度和更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P<0.05),两组运动员着地膝屈角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下肢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两侧差异与踝关节非接触性扭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8名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9.03±2.02)岁]进行单腿下蹲跳高度、单腿跳距离、单腿三连跳距离以及星型偏移平衡测试,并计算每项测试中下肢两侧的表现差异。随后,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观察,记录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追踪期间,共有23人出现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增大显著增加了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风险(每增大1%,校正后OR=1.050;95%CI:1.016~1.084;P=0.003)。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14.16%被确定为预测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最佳临界点(差异≥14.16%vs.<14.16%:校正后OR=5.089; 95%CI:1.996~12.974; P=0.001)。结论: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可应用于评估青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膝关节角度(60°、90°、120°)下进行的颈后蹲刺激,对4名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在随后的15s、4min、8min、12min、16min完成跳马动作时助跑和踏跳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以及下肢肌肉肌电数据的影响。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颈后蹲刺激条件和方式,以提高后激活效应在体操跳马项目中的运用效果,并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两台JVC GC-P100对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随后利用APAS三维解析系统进行影像解析,以获取运动学数据。同时,使用Noraxon 16导遥测肌电仪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所需大量动员的相关下肢肌肉(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数据进行测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6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刺激后的4min会使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显著性提高,运动学数据及i EMG值大幅上升。结论:(1)60°、90°和12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预刺激,均可使男性跳马运动员助跑和踏跳阶段的运动学表现和i EMG值显著提高。60°膝角的刺激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宏伟  闫苍松 《体育与科学》2004,25(1):66-69,59
研究目的:以提高短跑的途中跑能力为目的,考察采用普通下蹲姿势、宽足间距下蹲姿势、髋关节伸展下蹲姿势三种不同下蹲姿势的力量训练,记录下肢主要运动肌的肌电图反应和地面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影响,从生理和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表面双相诱导法的肌电图检测及应用录像轨迹系统对三种下蹲动作进行三次元解析。主要结果和结论:采用髋关节伸展下蹲动作的下肢力量训练对短跑选手提高途中跑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采用初动负荷法中的超等长收缩的蹲起方法对提高短跑选手的肌肉爆发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1加强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有关资料证明 :“在一个跑步动作周期里 ,髋关节所完成的全部机械能达455焦耳。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支撑阶段的完成机械能为31及192焦耳。”可以看出 :对跑速度所起作用最大的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活动 ,从脚尖离地到着地时 ,髋屈肌群的活动是为了使腿摆动 ,而髋伸肌群对腿的向前和着地前伸展下肢都起重要作用。髋关节在跑的动作中主要表现在屈髋伸髋 ,在训练中“屈髋”和“伸髋”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要均衡地发展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摆动腿积极向前高抬(屈髋)是由髂腰肌、阔筋膜肌群、内侧肌等参与工作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向春 《健与美》2023,(4):26-27
<正>箭步蹲可谓是一种顶级的力量训练动作。它有几十种变形方式,要么通过改变动作方式,要么通过增加阻力——这样做的回报是很大的,即下肢肌肉群更强壮。箭步蹲锻炼了哪些肌肉?箭步蹲锻炼了下半身最大的肌肉群,主要是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内收肌(大腿内侧的肌肉)。其他被锻炼到的肌肉有腘绳肌、臀中肌、小腿和核心肌肉群。不管你做哪种形式的箭步蹲,所有这些动作都靶向了上述肌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不同水平加压训练对训练过程中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以及训练后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影响效果。方法:受试者为25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7±2.1)岁。对受试者右侧下肢分别施加100、120和180 mmHg 3种压力,以训练负荷为单次重复最大力量的20%进行仰卧腿举训练。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即刻、训练后10、20和30 min的双侧下肢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原始表面肌电信号。利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记录训练前后肌肉厚度变化情况。结果:加压侧肌肉均方根肌电百分比显著高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非加压侧股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加压侧,加压侧股二头肌中值频率显著大于非加压侧。训练结束后30 min,加压侧股直肌与股二头肌中值频率均未能恢复到训练前水平,且与非加压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压训练结束后,股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且持续效果超过30 min;股二头肌肌肉厚度显著增加,在20 min后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结论:低负荷抗阻训练与加压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增加下肢主动肌表面肌电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诱发肌肉中Ⅱ型肌纤维疲劳度增加和训练后肌肉肿胀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11.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外加紧身束缚在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对下肢主要发力肌肉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12名,利用梯度压缩式紧身运动长裤使下肢分别在4种不同紧身束缚压下完成全力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运动测试;对一侧下肢肌群均方根肌电图(RMS)和中心品频率(CF)肌电指标作信号处理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比较.结果:(1)无外加紧身束缚时,下肢肌RMS整体随蹲跳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F仅在疲劳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外加轻度紧身束缚对下肢肌RMS及CF的整体变化特征无显著影响;(3)外加中度紧身束缚在疲劳末期使下肢肌RMS减小幅度降低,CF的降低趋势及程度减弱;(4)外加高度紧身束缚在疲劳末期使下肢肌RMS减小幅度上升,CF的降低程度增加.结论: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外加轻度紧身束缚对下肢肌肉活动无明显影响;外加中度紧身束缚有利于维持力竭前肌力的输出功率和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对下肢肌肉疲劳后期的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外加高度紧身束缚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下肢肌肉疲劳后期的力竭进程.  相似文献   

14.
侧高举腿立踵平衡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一台高速摄影机、三维测力系统及等速测试系统(MERAC)对部分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侧高举腿立踵平衡动作进行了有关运动生物力学指标的测试,并对20名不同等级水平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下肢肌力方面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16.
(1)干洗腿:用双手从大腿根部逐渐向下推拿至足踝部,再从足踝部向上推拿1遍,每日数次,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肌肉萎缩。(2)揉腿肚:将腿平伸在床上,双手握成拳头,置于腿肚两侧,旋转数十次,这样能促进下肢肌肉中血液的回流,增强腿部肌肉力量。(3)扭膝:双腿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置于膝,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舒通血脉,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病。(4)蹬腿:坐在床边练双腿蹬夹动作或上下摆动,可强健下肢关节肌肉。(5)暖足:就是要经常保持双足温暖,每晚用热水泡脚,能使全身血液畅通。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8.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名非专业运动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试验,刺激电流波形为受3Hz调制的800Hz矩形正脉冲,分别采取肌肉刺激法(双极法)和神经刺激法(单极法),目的在于初步弄清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技术步骤、刺激方式、刺激效果与受试者对不同方式电刺激的适应性。二周半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肌力和肌肉生理横断面较试验前均有一定程发的增大,主观感觉良好,与运动训练相比,身体能量消耗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肩扑搂下肢运动模型,分析其肌群运动特征,为技术学习和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提高技术水平和防守能力。方法 采用力量测试仪、测力台、肌电、Vicon等系统测试18名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肩扑搂生物力学指标,运用OpenSim Static Optimization(OSO)软件建立下肢运动模型。结果 (1)肩扑搂撞击平均力量为体质量的0.86~1.25倍;(2)同一体位肩扑搂下肢肌群肌力左右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体位下肢同侧同名肌群平均肌力:正架肩扑搂右侧股四头肌高位与低位、左侧股四头肌高位与中位、左右侧腓肠肌高位与中低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肩扑搂下肢肌群肌力与肩扑搂撞击力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肩扑搂蹬伸以髋关节臀大肌、优势侧膝关节股四头肌和非优势侧踝关节腓肠肌为主左右侧平衡发力。(2)在肩扑搂技术中下肢优势侧踝关节是运动链中的薄弱环节,优势侧踝关节腓肠肌收缩力量平均为体质量的0.26~1.45倍,最大为体质量的1.20~3.08倍,是下肢运动肌肉链中的薄弱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