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初识原电池—再识原电池—原电池变形记”三条教学线出发,以学生“复习旧知—分组实验—微观符号表征—实验创新—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模型建构”为活动线,渗透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质疑旧知识,用一次次的实验论证了猜想,获取了新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建构了原电池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也是一种教学思路与手段。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运用美育手段,以“知识吸收线”“美育渗透线”“素养提升线”为主线索,设计了“美的发现”“美的探究”“美的创作”3个教学活动,创新物理美育模式,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认为,渗透美育的物理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紧扣目标手段,设计教学主线;突出原创精神,开发美育资源;利用学科优势,创设美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生物课堂里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借助微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知识水平;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智慧,落实教学创新,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实现知识内化;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为例,运用DIKW模型从数据导入、信息理解、知识应用和智慧素养化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通过导入实验数据,讨论和解决未知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反应式,经过分析和数据处理,理解乙烯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将所得信息应用于实践,解决有机化合物燃烧综合问题,实现信息到知识的进阶,讨论交流乙烯与氧气反应的社会因素和实验因素,拓展延伸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虚拟实验支持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者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整合了虚拟实验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课前针对需要记忆、理解、应用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布置线上学习任务,课堂上指导学生以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方式进行学习,课后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化学情景试题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化学情景试题将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体系、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文章据此分析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化学情境性教学环节,推广化学情境性试题的使用,重点改善高中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运用实验探究乙烯的教学设计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增了乙烯球棍模型的搭建,教学中以实验、问题、启发、应用为手段,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以及合作交流中,逐步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形成和推广。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教师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同优势,创新教学设计,利用线上教学预热,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利用线下教学检测,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以“情境线—问题线—知识线—素养线”为主线设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习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标转变与信息技术发展共同带来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受到持续的关注与探讨。研究认为,以英语学科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学—教”一体化理念,通过建设学科能力导向的测评工具和学习资源库,能够依托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依托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评—学—教”一体化实践,能够精准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精准教学能力、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11.
知识和素养相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这一误解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素养不仅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情感态度,也包含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一个人提升技能、培养情感、形成观念态度的前提;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建立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因此,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知识为核心。高质量的知识教学,需要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且通过具有新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接受训练。如此则能通过知识教学来促进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金属钠”的教学为例,构建了PCK理论教学设计模型。教学案例中创设了融合“知识、素养、策略、评价、兴趣”五条线索为一体的“素养为本”课程设计体系和方法。利用“知识线”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素养线”发展核心素养,“策略线”和“兴趣线”突破难点、激发兴趣,“评价线”诊断目标达成情况,让化学课堂更有效地指向学生个体成长,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乙烯"为例,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微课学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利用AR技术建构乙烯结构、数字化实验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教学决策、促进及时反馈等,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手段,物理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力弹力”教学为例,呈现“三象互动”跨学科创新实验教学范式: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实验现象,生成物理感觉,对物理知识形成初步认识;通过动手描画几何图像,体会数形结合,实现物理数学共育;通过动脑思考生成意象,文字叙述补充.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促进深度学习发生,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蒯忠山 《英语教师》2023,(8):134-137
阐述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高中英语课堂的重要意义。分析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师对核心素养缺乏足够认知、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结合教学实例,探索立足核心素养优化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对策,即打造适宜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文化知识水平,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巧妙运用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者联系起来,使其达成一致。“教—学—评”一致性为落实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促使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具体化和清晰化。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抓手。从宏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中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力求实现知识的进阶性和衔接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教学改革方向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课堂—实践—思政相融相促主线,优化重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多元考评方式,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设计,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对话课堂和开放课堂模式建设高阶课堂,按照学生“学”和“用”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吃透教学知识点、锻炼其知识拓展创新能力,并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工程素养,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以及开展物理实验的方式,对世界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获得科学精神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基于科学探究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分组教学,提升分层教学效果、结合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索素养、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操作能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科学思维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并获得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目的,更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数学实验是以提高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