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脚手架”起的是“支撑”的作用,是建筑学名词,借用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解决,这就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有的内容则需要外力帮助才能解决,这就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则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是最具实力的外力,因为教师不但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能够制订出相应的方针计划,帮助学生度过这个“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时候,所起的作用就是“脚手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用维果斯基的"支架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等相关理论,对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1Reading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尝试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发展区"又译"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认为教师在课堂引导教学活动中,需要以找准引导的"最近发展区"为前提,以搭建好引导的"脚手架"为途径,让学生在思考中突破"最近发展区"、掌握知识,从而使思维一直处于自我学习、自我验证、自我归纳的良性循环状态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习者独立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伙伴合作下所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学习,特别强调教师的支持和同学的交流在引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形成,最终实现潜在的发展水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教师控制超过学生能力的任务成份,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于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成份,这样学生可能实现在现有能力下对高认知水平任务的难度跨越,完成原先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为此进行了大量实践,下面是一道课本习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实…  相似文献   

5.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可能到达的认知水平与现有水平的差距,而“最近发展区”理论则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地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储玮 《儿童音乐》2010,(2):48-50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起自主探究学习来说,它更注重的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教师要变成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就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 ,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和桥梁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其实质就是要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的过程 .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 ,即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思维实现从现有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过渡 .这里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绝不仅仅是对知识难点的点拨 ,而在于怎样理解材料 ,怎样解决问题 ,即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念的渗透 .“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数学课堂引导应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利用搭建好的"脚手架",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掌握知识,从而使思维一直处于自我学习、自我验证、自我归纳的良性循环状态中。  相似文献   

9.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维果斯基指出,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与儿童在成人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任务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成为现实的水平,儿童在成人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任务的水平成为潜在的水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潜在水平向现实水平的不断转化,并不断创造新的潜在水平。支架式教学正是要为学生搭建支架,构建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链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  相似文献   

10.
<正>"支架式"理论是借用了建筑学上的概念,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解决,这就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有的内容则需要外力帮助才能解决,这就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则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不但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能够制定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教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重要思想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白天的学习内容是一种巩固,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学生的课程作业,并不意味着降低作业的质量[1]。教师更应该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运用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所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首先遵守最近发展区和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现有的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教育学中被定义为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所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一、定义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原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 ,其理论核心是 :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 ,是一种准备水平 ,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 ,需要经过启发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成。“最近发展区”理论鼓励教师 ,要在最接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心理机能上下工夫实施教学。它注重了个体差异的发展 ,这与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因材施教”观点相一致 ;它提倡教学时挖掘学生的潜力 ,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指导教师要注重过…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与社会“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它把学与教、主体和主导、深度学习和提升素养统一起来,彰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的情境,以情境引出问题,搭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平台。教师还应精心设置变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评价,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实际具有的“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水平”。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给学生不断地制造令他们困惑的事件,这些事件看似落在学生的现实水平上,但又不完全是,如果想真正解决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8.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导式探究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珍 《教学与管理》2009,(10):137-138
通俗的讲,引导式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教师引导”与“学生创新学习”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支架”原意是脚手架,现在是教育学上的一个隐喻,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得到的帮助。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重叠区域。提供学习支架就是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发展。写作支架,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言语脚手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