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从徽州走出来的,走向了世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人,胡适并未对传统文化抱有虚无主义的态度。胡适曾经坦然承认徽州故里的生活经历,浸染的徽州地域文化精神是构成他的思想进程的重要背景,在胡适的文化性格里沉淀了许多活跃的徽州因子,或隐或显于胡适的生活方式里,而且对胡适的学术研究、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等都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影响。程朱“新儒学”、戴氏“汉学”与徽州商人文化就是徽州文化得以坚实、稳定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层面,即形而上的精神,形而下的物质力量。本文将从胡适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拣出这儿个积淀在胡适文化性格中徽州文化精神的因子,微观地分析徽州人文精神与胡适文化性格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4.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微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微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现在的徽学学科概念不同。徽学不是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是安徽商,  相似文献   

5.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微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微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现在的徽学学科概念不同。徽学不是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是安徽商,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由于未发现有“大小买”名称的明代徽州契约,故学术界对徽州“一田二主”现象产生的时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根据最新发现的一份明代徽州典当契约,“大小买”之名在明代徽州确已出现,说明“一田二主”现象在明代徽州已经流行。同时该契也提供了典当契约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7.
《徽州商帮》序言张海鹏徽州,这是一块神奇般的地域。它不仅拥有黄山之奇,齐云山之秀,新安江之美,同时,还曾经孕育出丰富多采、绚丽夺目的“新安文明”,或者说“徽州文化”。文化的基础是经济。而酿出“徽州文化”的“酵母”,则是纵横驰骋于明清商界三百多年中的徽...  相似文献   

8.
徽剧中国戏剧的繁荣,往往同声腔的广泛流传和发展分不开。徽剧声腔的形成,是徽剧赖以成立的基础。明正德、嘉靖时期,全国颇有影响的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相继流入徽州。尤其弋阳腔用金鼓铙钹按节拍,用人帮腔,贴近普通老百姓而受到徽州群众的欢迎,为了使弋阳腔的唱法更适合徽州村镇平民的口味,徽州艺人在演出时往往杂入土语,并在剧本中增加大量解释性字句,连唱带说,通俗易懂,扩大和增强了原作表现生活的能力。这种保持徽州语音声调、吸收弋阳腔特点、增加“道白”(或称“滚”)所创造出来的新戏声腔,时称“徽调”或“徽州腔”,成为…  相似文献   

9.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F0002-F0002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楚楚,民宅祠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竹木掩映,山村依山傍水,炊烟缭绕,俨然“中国俩里的乡村”。徽州古村落,是古徽州劳动人民本“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10.
徽菜是我国成型较早的“八大菜系”之一,徽州饮食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博大精深的”徽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整理徽州饮食化是继承弘扬这一化遗产和开发利用独持旅游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好黄山牌,做好徽章”的重要内容,必将对新世纪黄山旅游业的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徽菜     
一个菜系的形成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安徽省是因为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两地之首字合成“安徽”。徽州历来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在以学进仕、以文垂世的指导思想下,“连科三状元,十里三殿撰”、“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现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徽州也有“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猎”的说法。要考官,是要走出徽州的。而徽商是行商,通过各种水道走向江渐、华北与西南以致漂洋过海。十大商帮,徽商居首。以致一批批外地人,一查三代、四代都是“祖籍徽州”。就在这种形势下,徽菜,作为菜系也就在全国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徽州,可谓地灵人杰。这里,既以朱子阙里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又以商贾之乡而名闻全国。业儒和服贾成了徽人所从事的两项主要职业:“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论贾,则有藏镪百万、足迹“几遍宇内”的徽州商帮;论儒,则有读书登第的达官显贵、名贤才士。但儒与贾究竟孰轻孰重?孰高孰下?明代徽人汪道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古者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吾乡左儒右贾,喜厚利而薄名高。”汪道昆的话是否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我们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风尚能否全面正确的了解,也涉及对徽商性质的研究,故不能不作一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徽州府对哥老会的通缉告示的发现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徽州书中爬梳出一纸光绪二年徽州府对哥老会的通缉告示,其内容包含哥老会人员来源、活动特点及清政府为防范哥老会而加强保甲制度、发放门牌登记等措施。它印证了哥老会与洪门“三合会”、“三点会”的渊源关系,印证了太平军派洪门兄弟打入湘军,在湘军中发展哥老会组织的说法。它展示了1891年哥老会在长江下游以安徽为中心发动的大起义前在徽州的活动方式、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万安罗盘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75-75
古徽州物宝天华,素有“物之海”的美誉。与徽州“房四宝”齐名的万安罗盘.一直为收藏和旅游青昧。  相似文献   

16.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17.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的结婚制度,以聘娶为主要形式,其程序一般要具备“六礼”。徽州的婚礼基本程序与“六礼”一致。明清徽州早聘之风较为盛行,乃至指腹为婚,因为早婚对徽商家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明清徽州婚姻禁止性原则主要包括同姓不婚与良贱不婚。由于受到明清普遍的婚姻习俗和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徽州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婚姻习俗,导致妇女的守节、殉烈或婚姻生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9.
徽语舌面前音形成原因分析--兼谈徽语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q-, x-”在徽语中发音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徽语语音演变进度不一,徽语中不同历史层面的语音,出现在同一历史平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与徽州人口文化组成。徽语学术价值很高,是一个有待开掘的富矿。  相似文献   

20.
“徽骆驼”即对徽商的美称,“徽骆驼”精神表现的是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徽骆驼”精神的发展脉络、规律,对徽州音乐历史影响巨大,各个时期徽州音乐代表作(突出元素)和当时徽州精神的典范,发挥音乐塑造人、启迪人、感染人、净化人的作用,为新时期徽州文化和徽州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助力,推动徽州人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继续彰显新时代“徽骆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