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概述】《鲁峻碑》,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四月立。碑石原在山东省金乡县鲁君墓前,现存济宁市博物馆。碑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碑额圭形,有穿,穿上隶书两行,阴刻此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碑阳隶书17行,每行32字,共544字。碑阴两列,每列隶书21行,为门生故吏捐资题名,文字多模糊残缺。《鲁峻碑》记述了鲁峻的家世、生平、品行、官职、政绩。鲁峻退职后居家,62岁去世。门生干  相似文献   

2.
《张猛龙碑》碑身连碑额高2.26米(不含碑座),宽0.90-0.92米(下宽上窄),厚0.24米。碑额3行12字;碑阳共26行,其中正文22行,行46字,题名及时间4行;碑阴题名12列。根据碑文,张猛龙字应为神冏或神囧,南阳白水是张猛龙的郡望。补正已识出的6个失当之字,识认出未识认的字中的26个字。  相似文献   

3.
<正>《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文系当时山东谷城县官员共同发起的为前县令,当时已转任河南汤阴县令张迁所立的德政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刻。碑高317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碑阳隶书15行,每行42字,碑阴捐钱人名字及所捐钱数,共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张迁碑》是汉碑中的名品,用笔以方为主,内敛,笔力雄厚多变化,字视大小而笔画或粗或细;结  相似文献   

4.
<正>《鲁峻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立,现存山东济宁博物馆汉碑陈列馆,17行,行32字。篆额题"汉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此碑漫漶颇甚,许多字已不可辨。该碑点画方劲端严、厚重而丰腴,兼有萧散、古逸之致。其字大小相间,欹正相生,布局活泼可爱。碑阳与碑阴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阴古朴自然,尤多天趣。  相似文献   

5.
元和六年 《岳州圣安寺无姓名和尚碑》(卷六) 《碑阴记》(同上) (记》云:“弘农公自余杭命以行状来,怀远师自长沙以传来,使余为碑。既书其辞,故又假其阴以记。”弘农公,指杨凭,元和四年七月自京兆尹贬临贺尉,是年迁余杭长史。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卷九) 《祭吕衡州温文》(卷四十)  相似文献   

6.
北齐《隽修罗碑》,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十二月刻石。碑高五尺,宽二尺三寸,分三部分内容:上截高七寸,为碑额,题“大齐乡老举孝义隽修罗碑”12字,4行,行3字;中截序文和赞词,17行,行21字;下截为题名,共计四列,每13人或多或17人不等。碑阴刻《维摩经》,计11行,行23字。此碑,清乾隆年间在山东泗水县城东50里韩家村天明寺出土,嘉庆七年移至城内学宫。1954年毁。此碑书法,极似魏碑中的《侯太妃造像记》和《比丘道匠造像》。康有为认为,具有“峻朴”的特点,是齐、周隋碑中的“绝出新体者”。  相似文献   

7.
鲜于璜碑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12):F0002-F0002
此碑上尖下方呈圭形,高2.42米,厚0.12米,碑两面均有铭文,碑首有题额和画像。碑阳额旁阴刻走形青龙、蹲形白虎,碑阴额阴刻朱雀,刀法简练,线条流畅。碑额上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十字。这种碑首画像和篆额的形式为汉  相似文献   

8.
正《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镌刻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崖壁上。碑额篆书"惠安西表",故此碑正名应为《惠安西表》。该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传说有黄龙从潭中飞出,所以,此碑又俗称《黄龙碑》,与《石门颂》《郙阁颂》合称"汉三颂"。  相似文献   

10.
正《升仙太子碑碑阴》,薛稷书。正书,8行,行8至9字不等。唐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六月书。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君庙。《升仙太子碑》为武则天的御笔,很为壮观。故其碑阴的题名,也得由当时的名书家来书写。此系薛稷所书《升仙太子碑阴》之部分文字。其文字在碑阴上方之一端截。薛稷《涅经》刻石,薛稷书。唐武周长安四年(704年)书。刻石已残成数块。《涅经》为薛稷传世的真迹刻石,现在遗存的薛稷书几种碑版,以《涅经》为第一,是他生平的代表作。此刻经的书法,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