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正直而渊博的学者,性格耿直,傲世独立,宣扬伦理教化,追求儒家政治理想,是一位儒家大师,他主张“文以载道”,文贵乎自然,推崇“气”。他的文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探究。  相似文献   

2.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而非殉君者。  相似文献   

3.
明洪武十四年(1381),宁海前童有识之士童伯礼,在前童石镜山下建石镜精舍,聘请著名学者方孝孺主持精舍,课教弟子,人才辈出,成浙南知名学府。方孝孺在讲学之余,著书立说。对治学、道德修养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宁海前童有识之士童伯礼,在前童石镜山下建石镜精舍,聘请著名学者方孝孺主持精舍,课教弟子,人才辈出,成浙南知名学府。方孝孺在讲学之余,著书立说,对治学、道德修养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方孝孺与明初金华朱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力指出,尽管“靖难”之际,作为建文忠臣的方孝孺,以其悲壮地牺牲体现了高卓的人格,并对后儒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作为宋濂高足的方孝孺,以其醇正的理学而被后儒尊奉为明之学祖、儒者之仪型,但方氏在义理上对朱学几无发展,对现实政治的构思更多为迂阔的书生之见,这就使在洪武朝曾成为儒学主流的金华朱学不得不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6.
7.
方孝孺在出任帝王师之前,因姻亲、抱负、生计等多重关系,曾先后两度到宁海前童讲学。除教书著术外,还积极参与童氏家族各项重大事宜,践行睦族敦亲思想,通过立宗祠、修族谱、置义田、兴族学、行聚会等一系列行动,培养读书种子,奠定前童的儒乡基础,孕育童氏的宗族精神,对前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方孝孺和布鲁诺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却都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极州: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分裂肢体,布鲁诺则在火刑拄上被活活烧死。虽然两人皆为威武不屈的殉道者,但所殉的“道”大不相同,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9.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  相似文献   

10.
建文帝出亡传说,几百年来盛传不衰。在建文传说的演进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而不太为人重视的特点,即是神秘符号及神秘性阐释的全面渗入。建文叙事的神秘化特性显示,当一个历史事件进入大众舆论的场域,其话语结构将变得极其复杂,人们普遍的世界观、特定的心理程式以及独特的利益诉求,均将不断地介入并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解释策略,并影响"历史"的发展方向。"神奇"的建文传说,是明清世俗化社会"传说历史"的典型案例,它既是历史,也是传奇,兼具史料、传说与舆论的三重性质。  相似文献   

11.
方孝孺和布鲁诺,两个人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在脑子里把他们联起来的纽带一是他们各自所受的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当众凌迟处死,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二是他们二人在我早年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洪武朝的政治遗产,建文时期,洪武勋贵家族积极参与了建文帝削藩的政治决策过程,并直接执行了对燕王朱棣的军事行动。但由于建文帝及左班文臣对勋贵家族态度的日益转变,以及洪武勋贵家族身为武臣集团核心同燕王朱棣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这一群体日益失宠并受到打压与怀疑。最后建文政局在"靖难之役"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下走向崩溃,洪武勋贵家族自身也在随后的清洗中瓦解与重组。从而证明,洪武勋贵家族在建文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群体政治地位的动摇是建文政局动荡的重要诱因。同时,洪武勋贵家族对建文政局的多重影响是由其政治角色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方孝孺一生"惟道之趋"、"惟道之务",将以"道"辅政、以"道"事君作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他的"道"包含着恢复周制、正统观念、以孔孟之说为中心的儒家之论等内容。在对"道"的坚持、正统观念和受孟子"浩然之气"影响而形成的气论的综合作用下,方孝孺展现出了宁被杀十族而不屈服的气节。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我在《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植物宣言》的倡议中提出了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物的“三拒”口号,并号召1000余人签名加入“三拒”行动行列。倡议的具体目标是争取在2008年有100万职业厨师签名,向北京绿色奥运献礼。因倡议活动于泰山举行,故也被称为“泰山宣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个崭新角度,提出了一种电磁感应中的来拒去留实验教学方法,并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演示器材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6.
雨藤父 《语文新圃》2009,(10):39-40
翻检宁波出版社出版的《逊志斋集》,除叹服方孝孺忠义之外的文才。更惊讶他的见识。传统教育似乎并没有像近世学者批判的那样去扼杀人的“创新”精神,相反,在方孝孺的文学作品里常能读到他发前人之所未发的“独特见解”。《题严子陵》诗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7.
束莉 《文教资料》2007,(34):16-18
本文将阮籍"醉酒拒婚"的时间定于嘉平二年至四年(250年-252年)之间;由于司马氏家族的婚姻准则是选择门第对等的世家大族,因此司马昭向阮籍提出联姻可能是出于私交;为了避免卷入司马氏家族内部纷争,远离政治漩涡的中心,保证阮氏家族安全,阮籍理性的拒绝了司马昭这个不合常理的提议,并采取了"醉酒"这种委婉的推脱办法,得到了司马昭的谅解,使其继续对阮籍持宽容信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今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相当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教学形式还多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在"导",做好"导师"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9.
“台阁体”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宋濂具有开风于先之功,“三杨”为典型代表。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学生承前启后对“台阁体”流派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孝孺的许多文章也有“台阁体”气息,但又不完全具有“台阁体”风尚。本文就以其名作《蜀道易》为例来说明方孝孺与“台阁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阻拒性”话语是文学话语的特征之一,它强调创新,突出话语对所指物的作用,延长感知的过程.使受话人能对事物有清新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