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势学科指某机构未进入ESI引文排名,但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且未来有可能进入ESI引文排名的学科领域。以Web of Science的SCI/SSCI论文数据为基础,结合ESI分类和统计原理,提出了机构潜势学科分析方法。最后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计算了中国农业大学在ESI各学科领域的引文指标,并通过与ESI引文排名的比较分析,对中国农业大学的潜势学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远明 《现代情报》2012,32(9):97-101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的SCI、SSC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量、年代、学科、著者、国家、研究机构、引文等指标对湖北民族学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数据客观地反映了该校的研究成果现状,并针对不足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Web of Science和InCites为数据来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世界及我国教育学科论文发表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国家之间、我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之间、我国大陆研究机构之间的教育学科影响力比较,得出我国教育学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现状。  相似文献   

4.
SCI论文是衡量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SCI论文对我国地质工程学科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为该学科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8-2017年世界范围和中国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文数量、研究方向、合作研究、基金资助机构、研究机构、研究学者、主要发文期刊等方面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地质工程学科领域近十年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近十年该学科发展迅猛,发文总量已超越美国,位居第一;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研究机构中,我国研究机构占7席。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在本学科发展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量学方法,以2008—2015年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引文数据库为依据,从学科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论文及ESI学科分析等视角下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及影响力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发表论文的情况揭示省自然科学基金这8年来的资助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广东省基础研究工作的合理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岳洪江 《现代情报》2008,28(3):150-154
利用反映社会科学领域水平较高的论文(CSSCI)作为科研产出指标,对河南省1998-2004年社会科学论文年度分布、学科分布、学科结构及优势、机构分布、高校被引分布及基金资助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了河南省社会科学产出能力在全国的地位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2011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选择了SCI论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中国的基金论文比例最高,2011年77.79%的SCI论文均得到了基金的支持。而在篇均基金数上,中国和西班牙平均每篇基金论文都受到了超过2.7项基金的资助,日本篇均基金数相对较低,只有2.14。通过对资助机构进行统计研究,总结出基金资助机构的三种模式:单一机构主导型、两机构主导型、多样化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将其医学领域二级学科与Web of Science中生物医学的学科类目进行映射,建立适用于我国医学二级学科的论文影响力和期刊影响力基线数据表,分别从基本数据和基线数据两个分析角度对不同学科和相似学科的学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学者优势领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线数据的分析能够很好地评价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的学术表现。科学合理的基线可以大大提高引文分析在科研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以计算机学科为例,通过对入围学科评估前10%的高校进行ESI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定量反映各高校的科研论文水平,结合分析结果深层次阐述计算机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就建设高水平计算机学科提出理论依据,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科分布情况,为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学科方向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TM(WoS)学科分类,利用InCites数据库对各学科及期刊2016—2017年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WoS共有252个学科,其中自然科学有176个学科,我国在144个自然科学学科中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其他32个学科还没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在还没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的32个学科中,我国学者在其中17个学科的SCI收录期刊的发文量超过1000篇;在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的144个学科中,我国学者发文量在2000篇以上且在我国期刊发文量占在全球期刊发文量的比例低于3%的学科有45个。【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科研水平的提升,不足以支撑科研论文的发表,建议加快创办英文期刊的进程,加大创刊力度,填补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包括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发表在世界三大名刊上的论文和发表在各学科顶尖期刊上的论文在内的高影响力论文作为事实数据,以G7国家和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主要比较对象,对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上还有显著的差距,但是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同时扩大了对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先优势.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世界科学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CI)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在全球科学评价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引文分析工具对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系统介绍了应用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确定高被引论文的标准和方法,如限定被引频次法、百分比法、普赖斯定律法、共时法和历时法等。对各种确定高被引论文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郑英姿  李洪云  何洁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38-1642
 针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的要求,以三个物理类实验室2000-2009年标准论文为例,首次采用可视化软件展示实验室论文网络,并归纳出三类评价指标集,提出由第三方提供客观评价报告的设想,以期补充完善实验室评估指标,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包括18个子类,各类中期刊与Web of Science其他类别存在较多交叉现象。本文提出学科交叉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计算出学科间的相关性,对学科间的交叉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揭示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规律。研究发现:(1)学科交叉已是学科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2)工程学科内部子类之间虽然存在交叉,但交叉性不明显,仅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数量达到5个以上;(3)工程学科与能源燃料、电信、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交叉性;(4)与工程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群主要有7个,分别为环境科学、细胞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数学应用和公众健康学科群。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04年Web of Science(含SCIE,SSCI和A&HCI)收录天津市作者发表论文为样本,分析了天津市基础研究产出的作者、机构、引文、合作、发表刊物及其影响因子等状况,提出了天津市增强基础研究影响力应采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全球各国间的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为深入探究公共卫生领域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状况和趋势特点,本文在构建多维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近三十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306109条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科技论文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等工具对各分析维度做详细的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分析发现,中国已经逐步跻身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学术主导国前列,但在合作发文规模增速、合作网络、影响力以及研究主题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融入全球合作网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整合优化科研领域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帮助科研机构了解自身科研实力,开展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文献情报支撑,文章构建了一套科研论文产出与学科发展分析方法。以昆明植物研究所为分析对象,以ISI-WebofScience2021年度SCI论文、ESI和Inctie近十年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数据库自带分析平台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研究所年度SCI论文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合作关系、研究热点、优势学科以及潜力学科预测。研究工作构建了一套科研论文产出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方法 ,分析了研究机构的论文产出情况,分析结果为其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建议。且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