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汪清 《课外阅读》2011,(6):131-131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创作题材广泛,涵盖了儿童教育、生活、社会等方面,其中儿童的题材占了丰子恺漫画一大部分,他的儿童画充满童真童趣,描画出可爱、天真又具有创造性的孩子们,充分体现了他的儿童观和他的思想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传递了自己对儿童生活的幢憬.他认为成人世界的一些美德与儿童相比是病态、虚假的,父母的不当管教会伤害儿童;他喜欢孩子们的“肺肝相示”,悲哀于孩子的虚假的“感谢”.对作者这些思想情感缘由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79):176-177
本文从《竹影》这篇文章着手,探讨了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他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关联;必须坚持"儿童本位"思想;大人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大人要因势利导设计孩子学习。同时论述了丰子恺对艺术教育目的的三重解读,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学会艺术的生活;摆脱"人生的苦闷";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德行。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丰子恺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儿童本性的把握作为构筑儿童美术想像空间教育的基础。他尊重儿童,将童心的培养视为儿童教育乃至艺术教育上的要点。他认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提倡儿童趣味本位生活,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的丰子恺已为人熟知,儿童崇拜者的丰子恺,少有人论及。可以从丰子恺的儿童教育观及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丰子恺作为一个儿童崇拜者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丰子恺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儿童本性的把握作为构筑儿童美术想像空间教育的基础.他尊重儿童,将童心的培养视为儿童教育乃至艺术教育上的要点.他认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提倡儿童趣味本位生活,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树人的摇篮,是孩子们第一所受教育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无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之师。教育好孩子,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一切关心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家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1898-1975)对儿童独特的见解体现在他的书籍、绘画等作品中,他提倡成人应该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守护儿童的"童心世界"。丰子恺的"童心"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还有着重大的启示,本文在简要阐述其"童心"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热爱儿童,延展童心;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解儿童,发现童心;对社会教育提出呵护儿童,回归童心。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美学家。他的漫画作品美育观体现着培育同情心、体味童心、理解艺术心的基本内涵,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丰子恺漫画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热爱儿童。一贯提倡发乎童心顺乎自然的教育原则。他要求教育者要带着童心,以大朋友的身份走进儿童的世界,并以儿童特有的认知方式来教育儿童。抗战初期,有一天,丰子恺在武昌的乡间散步。抬眼望去,一株被人砍伐过半的大树,春来依然抽发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儿童散文中流露出明显的原始主义倾向,体现为:一是推崇具有原始人格的儿童,反思成人的异化,二是描摹具有原始意味的理想世界;这是丰子恺探索应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方式,其中,也反映出丰子恺对儿童社会化的悲观体认。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情感。他在创作散文时心态淡泊、自然、平和,善于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人生的欢乐,以儿童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的丑恶,以儿童的心灵去超越人生的痛苦。他的早期散文充满童心、童真与童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之美。这既是他本人的心灵天性使然,也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品性。  相似文献   

14.
这本书呈献给大家的是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两个孩子陈宝、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大部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以温馨亲切的文字细数儿时旧事,读之令人心动,我们在读画的同时可以得到回眸一笑的思考。《爸爸的画》@丰子恺 @陈宝 @丰一吟  相似文献   

15.
向明月 《教师》2008,(12):31-32
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观立足于家庭本位,重视解放儿童的身心,提倡幼儿本位性、本能性、环境性以及体验性。他对儿童心性的保留、艺术趣味的涵养以及家庭生活观念的变更,提出了切实的措施和建议。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气质,给予儿童美术教育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美学思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的融合,且他始终以人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目标。但丰子恺对传统文化缺乏批判、革新精神,并且作为艺术教育实践家的他总是把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过于夸大。这里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环境影响。丰子恺美学思想给我们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自称"儿童的崇拜者",其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充盈着尊重和欣赏。丰子恺对儿童生活的洞察,自身"回归儿童"的情怀",俯身评价儿童"的姿态使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且独树一帜。其理念、作品及教育实践中所彰显的对儿童的引领方式和意义历久弥新,对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计依据】《送考》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专题的第一篇。细腻生动的心理、神态描写是文章一大亮点,因此,学习重点之一可以是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教学参考书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送考》是以时间顺序来结构文章的,比较直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细读文本,弄清文章先后写了哪些事情,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的。”《送考》一文真的“比较直白”吗?确实是重在“展示考生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吗?四年前,笔者首次执教该文,教学过程中曾试图将教参上的说法“灌输”给学生,却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今年5月重教《送考》,通过细细揣读课文删节部分,我认识到:教参对课文主旨的概括(“……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家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其实是对了一半,错了一半。在《送考》中,丰子恺先生最终流露的情感的确是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然而,他并不是借助正面“展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来表达这一情感的;相反,充溢文中的是作家对“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的忧患与悲悯。直白言之,即《送考》是丰子恺为童心异化谱写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描写一群正逐渐为成人世界所侵蚀的孩子的言行,表达了对孩子失去赤子之心的悲悯,也表达了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但先生向往的绝不是《送考》中这群孩子的世界。为此,我将课文另一个学习重点确立为“探究作品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人文解读】儿童的心态、生活,常是丰子恺漫画的题材,他疼爱孩子,羡慕他们天真无邪。他认“为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孩子才是真正“的人”。所以,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到可爱的意境,他便取作画材。他在《谈自己的画》中说道“: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一个于今而言已经一去不复返的原生态的夏夜,质朴而安宁;一个流淌着溪水般的生命旋律的小院,光与影轮舞,幸福就像七月被风…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人家去奇怪吧!——丰子恺热爱儿童,一贯提倡发乎童心顺乎自然的教育原则。他要求教育者要带着童心,以大朋友的身份走进儿童的世界,并以儿童特有的认知方式来教育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