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载体的封建文化之发展脉络透露出自身的必然矛盾,在文人身上主要表现为:个体性高扬之起点与单一政治轨道之走向的矛盾导致个体性与官本位思想之间的尴尬,离不开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人伦却又不得不远离亲情的无奈,高调道德主义理想与以个人享乐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现实的背离,以及企图充当帝王师却往往演变为雏护帝王统治之工具的二难境地等四个方面.儒家文化熏陶、塑造了贾政,贾政形象也全面诠释了儒家文化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人格形成是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文化是人格的沃土。“满目疮痰”的旧中国政治大环境、“东北王”和北洋政府末代元首之子的“显赫”身份、东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民主文化的熏陶是张学良文化人格矛盾性形成的最终根源。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因而人格养成,也就是社会化人格的塑造,是所有教育体系的根基,也是我国儒学教育理念的核心。本对儒家化关于人格养成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考察传统化对当今教育观念的影响,以有助于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应当从中国传统人格修养中汲取营养。儒家文化的人格典范设计、道德修养培育,强调历史责任及道德的躬行实践,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实现儒家人格精神的转化应该借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在塑造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关注同龄伙伴关系统一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唐寅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其狂放人格的形成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其后天因素。他的文学创作重情尚真,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性情,不拘一格,不避俚俗,这与他狂放的人格是有一定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典籍蕴涵着丰富的思想精华,主要包括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重义轻利、不急事功;强调孝道、移孝行忠;俭以养德、反对浪费和慎独自省、自我监督等五个方面。它在增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培养节俭的习惯和培养献身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才子是才子佳人小说中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来塑造的人物形象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人格世界的矛盾性 ,表现为体格上是男子之身而取女儿之态 ,性格上是以想望与放弃并存的姿态对待其人生理想 ,品格上是发乎情而止乎礼 ,情礼和谐为一体。才子形象上的这种矛盾性设定 ,反映的是创作主体的一种阴柔性审美取向 ,它标志着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文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美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在促进初中学生健康人格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文言字、词、句的串讲、翻译。这样做的结果除了把一篇生动的儒家文化讲得枯燥无味外,更达不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无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相混论,笔者希望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分析来为传统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散文以文气著称,其以骈散结合、善用排比的句法、开门见山的章法等方式,赢得了“韩文如海”的美誉。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其文气的表现形式,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信息系统,如何适应现代的信息化形式,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学科整合和新的转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以电子书包为载体,以初中语文学科为切口,以儒家文化促进初中学生健康人格为对象,来一窥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初中儒家文化促进初中学生健康人格如何开展,如何在新形势下跳出传统的窠臼和困境,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阚。故孤臣危泣,衰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地。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行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软?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灌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唐代社会陷入到藩镇割据、异说纷起的混乱境地。儒学亟需注入新的活力来战胜异端。韩愈应运而起,接过前人“复古”旗帜,“修辞明道”,力排佛、老。本文着重从“修辞明道”与树儒捧佛老:“气盛言宜、辞事相称”与尽善尽美;“舒忧娱悲、不平则鸣”与诗以言志三个方面论述韩愈作品中的儒学色彩。  相似文献   

15.
儒家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主体价值、做人的根本、完整的内在修养,又“疾虚妄”和在行动上、思维上拒绝任何形式的极端。这些对构筑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既有意义,也有针对性。它没有完全涵盖我们今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却是素质教育不能忽视的内容。它并不时髦,却对抗着时髦的喧器、“先锋”的误导和各种来自西方的打着“前卫”旗号的化垃圾和化泡沫,故其适合于现代,又超越了“现代”。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曾国藩多重矛盾的道德人格:即崇尚道德,却更注重经济;恪守传统,更主张变革;主张暴力,又追求仁爱。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的精神追寻与精神困惑始终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梳理出其创作的轨迹、不变的因子及终旅中的得与失,可以发觉诸多矛盾性因素,新的提升与新的局限并存,可以感受到物化时代精神追寻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孙苑 《语文天地》2010,(9):11-12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佳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辎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相似文献   

19.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阙。故孤臣危泣,哀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也。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于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欤?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潇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20.
李贺被许多诗论家定为韩孟诗派的后继者。的确,他们的诗有许多渊源关系。李贺对韩愈的接受也是多方面的,但他的诗并不是韩愈诗歌的翻版,而是又作出了许多新的开拓,正是这些开拓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蚀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