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诗应该讲究诗美,散文应该讲究散文美,这是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艾青《诗的散文美》一文的理论缺失主要在于其抹杀了诗与散文语言形式的界限。提倡“诗的散文美”,其消极的影响是导致诗的语言形式美的放逐、诗的散文化的泛滥。  相似文献   

3.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用电教手段弥补古诗教学的缺憾一、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美。闻一多先生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中。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想象诗的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生态诗是指用诗的艺术形式反映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诗歌。杜甫大量的生态诗作,其美的架构主要由和谐美、雄壮美、恬静美,人性美四个方面组成。杜甫生态诗关的价值今天对于人们的关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开发的诗美资源。  相似文献   

6.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中外鲁迅研究权威的提示和鲁迅其人其时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方法,对《伤逝》文本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提出《伤逝》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格式特别”的第一部诗体小说,这一创新的见解。并通过对《伤逝》的诗的构思、诗的形象、诗的手法和诗的语言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富有逻辑力地说明作品具有抒情性、象征性、哲理性、充满意境美、旋律美、和谐美,诗美丰茂,诗味醇厚。  相似文献   

8.
引言 有人说,诗就是美,美的就是诗的。 有人说,诗是最高贵的美。 有人说,没有诗的人生只能称为生存,有了诗的人生才能称之为生活。  相似文献   

9.
“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出自新格律诗派主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诗派追求诗美和创造诗歌新格律的理论主张。《诗的格律》中强调:“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之美”准则的倡导,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等诗人的积极响应,他们努力实践,各自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完美的诗歌,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语言赤裸到近乎白话,形式自由到近乎散文的不良现象,对新诗发展作…  相似文献   

10.
膜俄美作为诗歌的一种美学境界,它是由诗本身的审美特性与审美规律所决定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物象美与情志美的创造性统一,诗歌也不例外。但是诗之所以成为诗,是因为它特别强调人的情感的抒发。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①诗的这种抒情本质导致了诗在情景关系构成上的特殊性:诗中情与景的比例不是对等的,情与景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诗歌中情与景构成的一系列形象往往不是按照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客观联系组合起来的,而是更多…  相似文献   

11.
郭新民的诗,委婉细腻,淡雅清新,独特新奇。其诗含蓄的基调随处可见,以隐曲暗示的手法演绎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诠释,表现了曲尽其妙的含蓄美;无论写人、写物、写景,都给人以出人意表的新奇美;其诗气韵天成,淳朴自然,给人以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哲理诗不仅要在诗中表现来自生活的真知灼见,使诗中之理具有真实性、深邃性和启迪性,以开人心智,还应寓理于象,做到哲思与诗趣的统一,即具有智性美和理趣美。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理趣之美与灵趣之美,从而使小诗既具理性的深沉与厚重,又使之具有空灵之美,诗意升腾飞扬。  相似文献   

14.
赵京立 《现代语文》2007,(5):103-104
诗是语言的精华。创作者愿意用有限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蒹葭》这首诗含蓄蕴藉,言尽旨远,带给人无尽的审美感受。本文从音乐美、含蓄美、朦胧美三个方面阐述该诗的艺术特色,展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丽 《中国科教博览》2005,(5):175-175,142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百咏兰陵美酒的诗《客中行》,就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广告诗。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中对兰陵美酒倍加赞赏,把其色、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 材的美育作用,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通过朗读和吟诵感受美诗具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虽然短小,但却塑造了十分 感人的艺术形象。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短短的字句中 ,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 想 感情,这种感情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 吟诵 这首诗,进一步品味诗…  相似文献   

18.
诗的美韵剑的锋芒———读《诗剑集》戴方(培贤)张诗剑把诗所具有美的特征很自然地引入散文,使散文具有了更多层面的艺术魅力,具有了音乐的动感的美和美术的静观的美。张诗剑先生,常常人并不如其文。他谦逊、内向、含蓄,锋芒丝毫也不外露,然而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却...  相似文献   

1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  相似文献   

20.
一、课文悟读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通称近体诗。唐代近体诗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气象,美在诗眼。遗憾的是唐诗的这三大美到了宋代则大为减弱,于是有人慨叹宋代有词无诗。其实也不然,陆游的诗就与他的词一样的出色,堪与李、杜、白相媲美。因此,要体悟唐诗及部分宋诗的美感,就必须牢牢把握个中三味。王昌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